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21的文章

與想放鬆卻無法放鬆的女孩對話

年輕女孩想找我談話。我想起她曾兩度來上課,課堂上如她這般年輕的身影甚少,我對她印象深刻,很願意與她視訊聊聊。 女孩這陣子吃不下,睡不好,她感覺自己太緊繃了,想聊聊放鬆這個議題。 我問女孩:這些情形,是從什麼事開始的?發生什麼事了? 女孩說,是之前的課業壓力。 說起課業壓力,女孩滔滔不絕,語速甚快,我除了專注聆聽,也以比平常更慢的語速回應她。女孩有注意到我的慢,我問她:「我這麼慢,妳會困擾嗎?」她說不會,反而能讓她整理自己。 以前課業壓力大,有過放鬆的經驗嗎?是如何放鬆的?我問女孩。 女孩說,會藉由吃與睡來放鬆。 我心想,這也難怪,如今吃不好,也睡不好,當然更難放鬆了。 我想提供女孩第三種放鬆的選擇:與自己連結。 在體驗與自己連結的過程中,女孩有接受,也有抗拒。我尊重她的選擇,不勉強她,但對她的抗拒有好奇。 女孩說,會有許多情緒上來,她不想如此。 我更好奇了:課業壓力期間,也常有情緒上來嗎?也常不允許自己有情緒嗎? 女孩說是。 如今,課業壓力過去了,怎麼還不允許自己放鬆、有情緒呢? 女孩說,她還有未來要煩惱呢,她對未來很困惑。 然而,與其說女孩是對「未來」困惑,不如說是對「大人世界」感到困惑。 年輕女孩對「大人」極為不滿,認為是「大人」把世界搞成這個樣子,卻要讓她們年輕一代收拾爛攤子。 女孩義憤填膺,語速較之前更快了,而幾乎每句話都以「你們大人」開頭。 「你們大人」應該也包括我,但我沒感覺到任何不舒服,一來我同意她的部分觀點,二來我對她的內在有好奇,我想多聽聽。 女孩聲情並茂講了半小時後,突然安靜下來。 幾分鐘後,我問她:「怎麼了?」 女孩說,這是她這輩子第一次跟大人說這些。 這句話聽來耳熟,有不少孩子或像她這樣的年輕人都對我說過。 我不一定能解決他們的困難,更無法改變這個讓他們不滿、困惑的大人世界,但我至少可以傾聽與對話,可以好奇他們,了解他們。 兩天後,女孩傳來訊息:談話過後,睡得很舒服。

內在覺察練習:大量自由書寫

前年六月起,我開始以表格紀錄自己的睡眠、飲食、運動、靜心、自由書寫等,既可看見自己的成長軌跡,兼有提醒之用。 昨天興起,結算今年的自由書寫:共寫了一百七十三天,只有六十二天沒寫, 有自由書寫的日子佔74%,平均每四天寫三天 。這樣下去,今年會寫兩百七十天。 看到自己如此認真,甚是歡喜。 靜心、冰山與自由書寫,是我這幾年最常用來探索自我、安頓內在的工具,要讓它們的效果發揮到最大,除了不斷練習,別無它法。 靜心與冰山,隨時隨地都能練習。自由書寫則會受限於工具、場地,有諸多不便,而我還能找出時間大量練習,最大的動力恐怕在於:過去太痛苦了,我渴望內在平靜與自由。 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必要的,但弔詭的是,人往往要等到痛苦得不能再痛苦時,才會願意痛下決心,擺脫痛苦。 這樣看來,痛苦其實具有轉化的力量,可以讓我這種缺乏毅力、恆心的人,天天靜心、走冰山,常常自由書寫。 期許自己:繼續練習,直到痛苦燃燒殆盡。

我對朋友的信任,來自於連結渴望,而非觀點

朋友找我到她們學校去帶教師成長社群,每月一次,共一年。距離有些遠,但還在可承受的範圍,我答應了。 時間近了,我問朋友:學校的確切位置?原來是在海邊,我一直以為在山上。差得這麼遠,我自己都笑了。 因為是朋友,當初來邀時,我只問社群目標、課程內容,並未細問地點。應該要先問的,但因為是朋友,忘了問。 因為是朋友,我常忘了問細節。或者說,並不是忘了,而是覺得「不需要問」。這是一種對朋友的信任。 但 這種信任,並不是頭腦裡的觀點,所謂「我應該信任朋友」之類的,而是來自於我與他們相處時,所體驗到的安全感 。換言之,我的渴望被連結了。 我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,尤其是面對陌生人。許多人初次參加我的課程,都會覺得我很冷漠、不溫暖,其實是因為我怕生。怕生還來做這行?實在可嘆可笑,卻也足見我得克服多少心理障礙,才能走到今天。 朋友讓我有安全感。 這也是為什麼只要朋友來約,我就會去,即使遠在鶯歌、基隆、澎湖、台東,甚至馬來西亞,我也是一去再去。跟朋友一起工作,又舒服,又自在,這麼好的工作,我為什麼不答應呢? 但這些朋友,並不是一開始就是朋友,他們也曾是陌生人。有個朋友在與我熟稔後透露,她第一次找我時,對於我問那麼多細節感到驚訝。她辦過許多活動,邀過許多講師,沒有一個講師像我問那麼多的。 我聽了,也覺得好笑。 後來,我們成了朋友,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,我就不問了,我全然信任她與她們社群。 我常覺得自己很有福氣——這麼怕生,卻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,而在工作裡,又有那麼多朋友的支持與照顧。唉,我真是個幸福的人。

追劇背後的失落,以及母親給我的愛與接納

到澎湖工作前,有那麼幾天,我竟然瘋狂追劇,藉由靜心與自由書寫,我意識到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,才會出現這個行為模式。 那是一股巨大的失落感。 第一次因巨大的失落感而開始追劇,已遠在十多年前。當時,我身心混亂,病痛纏身,長期服藥,工作無著,與家人的關係也差,我開始上癮式地追劇。如今回想, 我當年追的劇有個共通之處,都是在講述一個家族由興旺到衰落的故事 ,例如〈茶館〉、〈血色沈香〉、〈牟氏家族〉、〈闖關東〉等等。 何時不再追劇了呢? 那是在我接觸了薩提爾模式與托勒,並學會以冰山、靜心、自由書寫等工具安頓內在後,我的身心協調了,病痛消失了,不必服藥了,工作穩定了,父子和解了,內在變得豐盛、富足,不再失落,自然無須再以追劇來逃避生命。 2014年九月,母親的過世,讓我又陷入巨大的失落中。 這次,我「追」的是宮崎駿的動畫 ,我花了幾週,把他的動畫全數看過。期間,我如常靜心,並學會如何完整走完哀悼歷程。幾個月後,便從失落、悲傷中走了出來,並能將母親過世帶來的痛苦轉化為資源,那是太珍貴的禮物與恩典。 自那之後,每隔兩、三年,我便又會瘋狂地追劇一陣子,原因都是外在的重大挫折帶來內在的巨大失落,而那失落一時消化不了。 這次也是,只是沒想到腳傷會帶來如此巨大的失落。 在自由書寫時,我連結了自己的渴望,深深接納了自己有時仍需要以追劇來逃避失落。這個接納很重要,我放過了自己,也允許自己仍有脆弱的時候。 當然,現在的我不僅有逃避,也知道如何誠實面對失落。如常靜心、自由書寫後,這次只追了幾天劇,甚至都沒看完,劇很好看,但我已興趣缺缺了。 我想, 追劇本身並沒什麼問題,病態、上癮式的追劇才是問題 。而問題也可以是轉機,藉由轉向內在,找到問題的根源,問題便不再是問題了。 至於追劇的背後是否一定為失落?失落是否會外顯為追劇?實在難說,這有賴於我們對自己與他人的真誠關懷,才能找到較為確切的答案。 十多年前的那次失落,長達數年之久,我對人生有太多茫然,感到絕望:才三十多歲,就一身病痛,難道要這樣過一輩子嗎?拿到博士學位,不僅無法將專業作為志業,連當成職業都有問題,我該何去何從? 這股巨大的失落,讓我不斷從外在尋找寄託之物 :除了瘋狂追劇,還瘋狂蒐集球員卡,瘋狂買書,瘋狂玩Wii,瘋狂在陽台種樹栽花,瘋狂鑽研版本校勘之學,瘋狂寫棒球部落格……。 從事那些活動,完全沒有任何問題,瘋狂才是問題。 瘋狂的背後如果...

父親不能選擇,而我不能不為他選擇

父親出院了。 父親很會「挑時間」,選在我到澎湖工作期間出院。兩、三年前,有那麼幾次,只要我一出國,父親便住院,我亦曾以「真會挑時間」向他開玩笑。( ※參考這篇:〈 因為堅持,父親復健有成 〉) 當然,父親並沒有挑時間,事實上,他的選擇太有限了,大多時候,都是身不由己。 「身不由己」這四個字,用在年邁的父親身上,我格外有感觸。 父親身不由己,那由誰呢? 由我。 我常必須幫他決定——住院、動手術、簽署各種同意書……。我其實不想做這些決定,因為那是父親的人生,應該由他為自己決定,我有什麼資格決定別人的人生呢?但在現行體制內,我是兒子,我得幫他決定。 因此,何止父親的選擇有限?身為兒子的我選擇也很有限。 許多時候,我們的差別僅在於:他不能選擇,而我不能不(為他)選擇。 當然,我的選擇還是比父親多。 以出院這件事為例,我人在澎湖,要如何為父親辦出院手續呢?我可以選擇請妹妹幫忙,也可以選擇取消澎湖行程,還可以選擇先完成在澎湖的工作,再回來辦手續。 我最後選擇的是:由妹妹辦出院手續,而我如常去澎湖工作。 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。在父親的事情上,妹妹經常處理得比我妥貼、順利,這次也不例外。 關於父親生病住院,我的心裡一直有陰影,而這次他在醫院待得比以往都久,我的心理陰影更加無所遁形了。原來,面積那麼大! 慶幸的是,我仍然是有選擇的, 就算外在無法選擇,內在永遠有選擇。我可以選擇平靜,也可以選擇慌亂;我可以選擇如常以對,也可以選擇控制。 我的內在永遠有選擇。 只是,這需要練習,不斷練習。 過去四十天,我一直在練習。如果我想要有選擇,想成為內在自由的人,便需要不斷練習。 這是一份不容易的生命功課,但是我想好好完成。

唯有面對父親生病的陰影,才能走出陰影

看了一部影片,Gabor Maté〈創傷的智慧〉,想起自己在面對父親住院時的反應,我不確定那是否為「創傷」,姑且稱為「陰影」吧。 這幾年,只要父親住院,我便會出現一些制式反應,在親近的朋友看來,那些反應未免過度,可喜的是,他們都能接納,因為他們知道我曾經歷什麼。 五年半前,父親在家中倒下,我送他去醫院,接下來幾週發生的事,都是我從未遇過,也從未想過的,不僅心力交瘁,且飽受驚嚇。 當然,我也成長許多。免不了,也留下陰影。 這些陰影平常看不見,但只要父親一住院,陰影又會浮現。這次,父親住院的時間較以往都久,我可以感覺得到陰影變得更大、更黑了。 這也是練習與實踐的大好機會。 這些年我學到的方法,沒有一樣是用來逃避現實與痛苦的。恰恰相反,都是用來面對現實、體驗痛苦的。 這個過程並不好受,但我知道, 唯有面對陰影,才能走出陰影。 靜心、冰山、自由書寫之外, 阿迪亞香提的書 對我幫助特別大, 〈我們以娑婆世界的方式抵達涅槃〉、〈從躲藏之處徹底走出〉、〈生活為我們的覺醒舉起了一面鏡子〉 等等,都是我不斷反覆閱讀、咀嚼的篇章。 邊看〈創傷的智慧〉,邊想著自己這幾年的歷程,感觸良多。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