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23的文章

閱讀筆記:《陪伴孩子高效學習》

圖片
我的最高學歷雖是清華大學中文博士,但我從來都不是所謂的學霸,我的在校成績一向普通,高中留級過一次,大學每學期都是班上最後一名,最後還延畢。 我的筆試能力很弱,能考上博班,是因為清華當年重視研究計畫甚於筆試。報考其他重視筆試的博士班時,我都在第一關就被刷掉了,幸而研究計畫做得紮實,才得以錄取清華。 筆試其實是有技巧的,但我以前並不知道。就讀大學時,很困惑自己的期中考成績為何那麼低,借來同學的考卷一觀,所受驚嚇非同小可—— 原來,他們在寫申論題時,會用1、2、3、4等數字條列重點,甚至還會以不同顏色的螢光筆,畫出重點中的重點,方便老師閱卷。反觀我作答時,只是寫成一大段文字,雖自認文筆流暢、見解精闢,卻完全沒有反映在分數上。 當下,我有一種當頭棒喝的感覺:原來,還有這種作答方式呀。原來,我一直在用事倍功半的方式面對考試。 當然,如何面對考試只是課業學習的一環,上課聽講、課前預習等等,也都是重要環節。 最近拜讀陳志恆老師的新書《陪伴孩子高效學習》(天下文化出版社),很有感觸。 書中提到預習的重要,以及如何在預習時做筆記,這都是我當年欠缺的,如果以前我懂得預習,書應該會唸得更好吧? 好像也未必,因為我當年對某些科目實在缺乏學習動機,要我在中學時期預習英文、數學、自然這類科目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 為什麼呢?志恆老師新書中的這章〈學習動機是高效學習的重點〉,正好戳中我當年的心事: 「經歷學習挫敗的孩子,常常有學習動機不足的狀況,他們並非不願學習,而是不相信自己能學得會、學得好,乾脆放棄學習;也有一些孩子仍想再努力看看,但總是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。」 我自小數學不佳,人生最後一次奮發是在高中時,面對等差、等比級數,不知為何,突然開了竅,每一道題目都能精準、快速作答,這大大點燃了我對數學的興趣。但不知為何,月考時又突然關了竅,等差、等比級數傻傻分不清楚。歷經那次挫敗後,就此放棄數學,再也沒有學習數學的動機。 孩子的這類心事,大人很少知道,也不願意知道,大人通常只看重孩子的外在表現(是否有認真讀書?)與成績高低,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在。 孩子的內在一旦不安定,便很難好好學習,志恆老師新書中的這兩章:〈內心安定的孩子,學得更好〉、〈父母安定了,孩子便能安心學習〉,我讀來甚有共鳴,因為我在學生時期的內在不安定,除了來自學習上的挫折,也來自與父母相處時的壓力——每當因課業等因素被他們指責或唸個幾句

Podcast「芸芸仲聲」第16集:當嘉義人遇上「台北人」(下)

據說絕大部分的Podcast都沒能撐過16集。如果這是真的,我跟亞芸一起錄製的「芸芸仲聲」已經跨過這個門檻了。(鞭炮!) 感謝大家的收聽與回饋。兩天前,才收到吳周平老師的回饋,說很喜歡我們談論同學會與故宮的那兩集Podcast。謝謝周平。 最近兩集的「芸芸仲聲」,討論白先勇的文學名著《台北人》,我們的角度很特別:從亞芸可怕的閱讀創傷經驗聊起,我的角色是幫亞芸與《台北人》申冤平反。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? 來聽聽我們的閒聊吧,或許能引起你的共鳴, 歡迎從上集聽起。 我們的Podcast每週四更新,各大平台皆可收聽,歡迎訂閱。 Apple podcast: https://reurl.cc/d7Dpay Google podcast: https://reurl.cc/AdA9kZ Spotify: https://reurl.cc/d7Dp2z Sound on: https://reurl.cc/Nq02L5 KKBOX: https://reurl.cc/Nq0OXx

閱讀筆記:《寫心事,療心事——我想成為更好版本的我》

圖片
來參加「自由書寫工作坊」的朋友常問我:在課堂上,他們可以依靠我提供的素材來自我探索,但回家後,他們要如何依靠自己,繼續用自由書寫探索內在呢? 這些朋友顯然在課堂上有收穫,想持續練習。 運用「清單」,蒐集自我探索的素材,是其中一種可行的方式。 另一種方式,是從相關書籍尋找素材。這類的書很多,上個月出版的《寫心事,療心事——我想成為更好版本的我》(幸福文化出版社),便是不錯的選擇。書中有許多實用的書寫練習,令人眼睛一亮,因此,當出版社找我掛名推薦,我毫不猶豫答應了。 我們都有過無法原諒自己的時候,試試以「這不是你的錯」為開頭,寫下想對當時的自己說的話。 如果不知道如何接納自己,試試以「這就是我」為開頭,寫下想對深陷挫折或自責的自己說的話。 幸福是什麼?做什麼能讓你感到幸福呢?不妨隨手寫下身邊微小的幸福。 以上這些,都是作者朴仙姬提供的書寫點子,而我最喜歡的是這個: 「想像你只剩下一天可活,你要寫封邀請函,邀請他人來參加你的告別式,你會寫給誰?會怎麼寫?請以『請來參加我的葬禮』,作為邀請函的開頭。」 我自己也寫了一篇,過程中有許多觸動,也讓我重新省視人生。 喜歡書寫,或想用書寫探索、療癒自己的朋友,可以運用此書深入內在,揮別過往的傷痛,邁向嶄新的人生。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