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23的文章

閱讀筆記:《不辜負自己,就是最好的人生》

圖片
讀文心藍的《不辜負自己,就是最好的人生》,有一種親切之感,因為我們的書寫的都是重啟人生的歷程,只不過她的用詞是「重新開機」。 需要重新開機(或重啟人生),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碰了壁。可能是遭遇重大挫折,也可能是內在感到空虛,總之,是覺得「這樣的人生怪怪的」,想要有所改變。 改變需要方法。最常見的方法,是讓自己在社會上更成功,更有成就。但對文心藍而言,「以此換來的職場成就,一點也沒有讓我感受到成功,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了。」 「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了。」我當年亦有此感。只不過,我是個連工作都找不到的人,談不上工作成就,而文心藍正值事業顛峰,找到了任她大展拳腳的工作領域。外在成就天差地別的兩個人,卻同樣對人生,對自己感到困惑,這太有意思了。 讀這本書,看文心藍寫她在職場上的風光與風雨,對我是非常新鮮的閱讀體驗,因為我幾乎沒有那類經驗。在職場上打滾許久的人讀此書,應會有所共鳴,在某些段落、篇章裡看到自己的處境。 我讀來最有觸動之處,是文心藍追尋自我的歷程。我們的方法看似不同,她是從人類圖找回真我,我是從薩提爾與托勒找回自己,但同樣是往內探詢,而非向外尋覓。 「我不會說,上完課後,我的人生突然出現劇變,轉角就遇上馬到成功的奇蹟。但比起能否感受得到成功,我現在更在意是否感受得到自我。」 讀到這段文字,我忍不住笑了,因為我在書中也寫過非常相似的話: 「當然,這不是說,在那之後我就變成另一個人,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……真實的人生是:在那之後,我才逐漸知道怎麼了……原來,我並不認識自己……。」 《不辜負自己,就是最好的人生》(這個書名太美,值得再寫一次)這本書,很適合已有人生閱歷,正在追尋自我,或已找到自我的人閱讀。最適合你的方法或許不是人類圖,但書中追尋自我的歷程,會打動你的心,看見生命的不同可能。

閱讀筆記:《過去留下的憂鬱,未來帶來的焦慮》

圖片
我曾是個憂鬱少年、憂鬱成年。34歲那年,因為嚴重失眠(七天七夜睡不著),在就醫後,開始服用安眠藥。 若無意外,我現在會是個憂鬱中年,仍在服藥。 如今回想,我當年豈止憂鬱?亦有嚴重焦慮。但奇怪的是,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憂鬱,卻不知自己有焦慮。 說來幸運,我在40歲那年,因為學習了薩提爾模式與托勒,憂鬱不見了,焦慮減少了,人生煥然改觀。 除了幸運,我也很努力。 在崇建推薦托勒後,我立刻去買書來讀,並按照書中方法,日日靜心。兩個月後,失眠不藥而癒,此後至今,無須再吃藥。 而在學習薩提爾模式後,我開始認真覺察感受,赫然發現:我的腸躁症與胃食道逆流,原來皆與焦慮有關。搭配各種安頓情緒的方式,我的焦慮逐漸減少,腸躁症與胃食道逆流現在已很少發作了。 會追憶這段逝水年華,是因為最近讀了《過去留下的憂鬱,未來帶來的焦慮》(幸福文化出版),感觸甚多。 書中提到:憂鬱和焦慮,都源自於「想好好生活的心」。 這句話,深深打動我。 當年的我為何會憂鬱?因為過去的日子太美好了,很希望現在也能過著那麼美好的生活。 當年的我為何會焦慮?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,希望未來一切皆能在掌握之中。 這份「想好好生活的心」是好的,可惜用錯方法了。 一味活在過去,所以憂鬱;經常活在未來,因此焦慮。「想好好生活的心」要真正落實在生活中,唯有活在當下。 在這個基調上,這本書深入剖析憂鬱與焦慮,並提供活在當下的實用方法。 作者善於將深奧難知的專業知識,以簡潔易懂的言語、案例呈現,憂鬱症、焦慮症等相關知識,皆能經由本書而一目了然。在閱讀過程中,許多我以前只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的詞彙,都豁然開朗了。 這些年,由於閱讀托勒、練習靜心,我的身心狀態越來越好,對活在當下的體會也日漸深刻。本書介紹的一些方法,像是正念呼吸、放下抗拒的念頭等等,我因為常練習,讀來親切有味。至於「漸進式肌肉放鬆法」,以前只在其他書中看到簡介,本書則提供具體練習方式,我想試試。 每個人都想好好活著,每個人也都值得好好活著,這本書很值得推薦給想好好活著,或者想越活越好的人。

舞象基金會線上新書分享會預告

圖片
何耿旭老師一聽說我出書了,立刻邀我到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分享,並且送給每位參加的老師一本新書。 我沒想到前兩場新書分享會都在南部。 耿旭說,由於首刷售罄,出版社原先只有寄去20本,分享會前一天,才又補上一批二刷的書。(二刷出爐了,原本缺貨的平台現在都買得到書了。) 耿旭又說,他幾年前就期盼我出書了,只是沒說出口。 我聽了,沒說什麼,只是在心中默默感謝這麼多人的支持與照顧。 感謝的對象當中,也包括舞象基金會,舞象也是一聽說我出書了,便立刻來邀。 由舞象舉辦的這場新書分享會是線上的,而且免費,各地朋友皆可報名參加。 在舞象網站看到他們為這場活動寫的文案,我很有觸動,尤其是這句: 「一位菁英成了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魯蛇。」 對我而言,「魯蛇」與外在成就無關,而是指我的內在狀態和家庭關係一團糟,特別是內在狀態。就算外在成就再高,我的內在是不和諧的,還是枉然,還是繼續活在痛苦之中,這樣的人生,值得嗎? 反之,只是粗茶淡飯,但內在常能洋溢著平靜、喜悅、滿足、感恩……,對我而言,這才是值得一過的人生。 很有意思的是,內在改變後,外在也往往隨之改變。 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場線上分享會。 報名連結

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新書分享會(11/11,台南政大書城)

圖片
有誰會來買我的書呢?他們是如何知道這本書的?又是什麼原因願意花錢買呢? 這是我在出書前後最大的好奇。 當出版社告知我書將再刷,我的好奇更深了,我是真的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買(很奇怪,我的評估向來保守)。 如果有機會,我想認識這些讀者,瞭解買書的原因、讀後的想法,並當面表達我的感謝。 感謝出版社給我這樣的機會:這個週六(11/11)晚上7點,我在台南的政大書城將有一場新書分享會,歡迎南部的朋友來參加。 出版社特別安排一個活動:只要憑我的新書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,即可於入場時領取「簽書號碼牌」(一人限領一張),分享會結束後,將依「簽書號碼牌」順序簽書、合照。(現場亦備有限量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可供購買。) 我不太確定會不會有人想與我合照?你可以只是默默前來聽我分享,當晚我會結合「未滿足的期待」,來分享我的新書。你也可以來告訴我,你是怎麼知道這本書的?喜歡嗎?讓我能有機會當面認識你,並表達我的感謝。 除此之外,我也想邀請來參加的讀者能在政大書城多逛逛,買幾本書。在這個時代,出版業與書店的經營都不容易,很需要你我的支持。 我們1111晚上見! ▌活動時間:2023/11/11 (六) 19:00-20:00(18:30開放入場) ▌活動地點:政大書城(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) ▌主講人 :羅志仲(本書作者) ▌主辦單位:究竟出版 ▌活動說明: 1. 憑新書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可於入場時領取「簽書號碼牌」,一人限領一張。會後依「簽書號碼牌」順序簽書合照,將由現場工作人員依序叫號。 2. 活動現場備有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限量銷售。(書籍折扣以現場為主) 3.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,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,以現場公告為準。

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,李崇建推薦序

圖片
得知新書二刷的消息不久,便寫信給崇建,向他分享這個喜訊。 多年前,我到遠地演講,邀請人曾含蓄建議:一,衣著可以再正式一點。二,演講時不要常提到崇建,才能走出自己的風格。 對於衣著的建議,我聽進去了,在比較正式的場合,開始穿得人模人樣。 至於第二點,我至今還是老樣子,不僅在演講時常提到崇建,在新書裡提到最多次的名字也是他。 崇建是我能走到今天最重要也最感謝的人,我不知道要怎樣才能不提到他,或者少提到他。 這次出書,自然也要請他寫序推薦。 序中,崇建提到我們認識30年了,他用很文學的筆法,描述對我的第一印象,我蠻想反駁的(我的臉色沒有那麼黯淡吧),但想了想,我們的記憶有所不同,也是正常的事。我比較記得的是當晚飯後,他帶我與我的兩個學姐(他的學妹)到他宿舍小坐,他頻頻向她們抱怨當期系刊哪裡印得不好,對我則是頻頻推薦某些作家。他的句型大率類此: 「你有看過○○的書嗎?寫得太好了,你一定要找來看。」 30年前,他在宿舍向我推薦了黃春明、王禎和、陳映真、七等生等人的小說。10年前,他用同樣的句型,在千樹成林的教室向我推薦了莫言、余華、蘇童等人的小說。 至此,我猛然領悟到,崇建對我最重要的意義可能在於:不斷拓展我的視野。 包括20年前,我到山中學校看他上課,驚訝於:原來書可以這樣教!也包括10年前,他介紹我認識薩提爾模式與托勒,讓我驚訝於:原來人可以這樣活! 尤其是後者,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,我在新書中寫的,便是這10年來的體會。 20年前,我到山中學校觀課,崇建與甘耀明合著的第一本教育書《沒有圍牆的學校》正要出版,我有幸先讀過書稿。20年後的今天,他與甘耀明合著的第四本教育書《少年遇見薩提爾》出版了,我有幸與他同時出書,並請他撰序推薦。我聽身邊不少朋友說,他們是連同崇建與我的書一起買的。 我今年50了,讀著崇建序末對年方20的羅志仲所講那段話,忍不住熱淚盈眶: 「我一直記得三十年前的秋暮,那個昏暗的食堂內,志仲還是個黯淡青年,我腦海浮現這幕的時刻,很想告訴當年的志仲:你將開拓更寬廣的世界,擁有意料外的能量,拋棄你所學習的包袱,我將為你感到尊敬與榮幸。」 (我與崇建甚少合照,這張攝於2018年6月,應該是在檳城。) __________ 推薦序 〈改動內在的溫柔引導〉,李崇建 東海大學有一傳統:每個進入大一的新生,都分配一位大二學生,熟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,稱之為「直屬」學長姐。 

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,羅寶鴻推薦序

感謝羅寶鴻老師為我的新書寫推薦序,他大概是極少數對我第一印象這麼好的人,還以「行者」(修行者)形容我。 至於我對他的第一印象,除了人長得帥,大概就是那爽朗宏亮的笑聲了,坦白說,我第一次有被嚇到。私下相處後,才發現他真的很喜歡笑,跟不太笑的我成鮮明對比。 寶鴻也是個溫暖的人,無論私下相處或在這篇序中,都能感受到。 再次感謝寶鴻。 __________ 推薦序 〈落實內在生活,獲得人生幸福〉 ,羅寶鴻 話不多但誠懇、人不健談但親切,聲音低沈卻有溫度、眼神溫和但堅定,是我第一次認識志仲老師時給我的印象。 當時的他給我一種「行者」(修行者) 的氣質。後來知道他也是薩提爾學習者,而且重視靜心,是一位內在生活的實踐者。 或許因為大家都姓羅,也或許因為大家都有著共同興趣,所以有時候志仲來新竹工作,我們會碰面吃飯,彼此交流。 我喜歡看志仲的文章,因爲我欣賞他文如其人,樸實無華卻有深度。我也喜歡看志仲的直播,因為在其木訥面無表情、厚重深色的眼鏡下,他卻常說出讓人內心觸動的話語。這對比十分有趣卻毫不違和。為什麼不違和?因為這就是他多年內在生活所帶來的涵養,表裡如一不造作,讓人看得很舒服啊。 後來聽志仲說,其實他剛開始在臉書直播時,會來我的直播潛水學習。但我想他不知道的是,其實我也看他的直播並從中學習很多。雖然我們見面次數不多,卻一直彼此連結著。我想,這就是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吧。 去年,志仲推出有聲課程「用30天重新愛上自己」,我有替他大力推薦。今年,志仲推出人生第一本書,很榮幸能再次受邀請寫推薦文,我欣然答應。 志仲的書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展開,帶出關愛自己的方向與方法,提供實際練習,是一本貼近人心又能幫助心靈成長的好書。他的文筆順暢自然,文字真摯,閱讀起來很舒服,令人欲罷不能。 書中提到志仲當年經歷生命低潮時,如何開始內在生活,幫助自己從谷底慢慢爬出來。又說起多年前母親車禍後,如何走出痛失至親的傷痛。更細述如何與十八年不說話的父親和解,並好好陪伴父親走到生命最後。 如果你正希望學習如何關愛自己、照顧自己內心,這本書正好能提供你很好的方向與方法,是不可多得的實踐指南。如果你想要創造自己與他人更美好的關係,不論是與父母、伴侶或孩子,本書也絕對能幫助你有所成長。 看完書稿後,我不但對內在生活有一番溫故知新,更體驗到深深的溫暖與感動。這份感動,是從志仲如何對他的母親與父親中來的。 因為愛媽媽,所

覺察內在的浮躁

這幾天內在頗為浮躁,原以為僅與出書有關,在幾次較深層的靜心與自由書寫後,才發現並不盡然,許多東西攪在一起,有些還混沌不明,有些隱隱然已有線索可尋。 在仍是一團迷霧的浮躁之中,看見一個關鍵:我在抗拒浮躁。而對浮躁的抗拒,為我的內在創造了更多浮躁。 看見了這點,我選擇接納浮躁,允許自己可能需要一段時間,去經歷、體驗浮躁。一如父親過世後,我花了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去品嚐各種複雜感受,才走完哀悼的歷程。 換言之,如果浮躁是這段時間需要經歷的,那就好好體驗吧。 接納浮躁後,原有的浮躁立刻少了一些,而在其他浮躁底下隱而未見的東西,也以極其緩慢的速度,逐漸清晰起來。 其中一部份,與最近兩度到一位親戚長輩家借住有關。那三天夜裡,常感到悲傷,又似乎不只是悲傷。深入覺察後,「悲喜交加」一詞似乎更接近些,但仍不是全貌,還需要時間體驗。 也有一部份,與這兩年生活、工作上的變動有關。 起點似乎是父親的離開。一方面自由了,無牽無掛,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。另一方面,卻像是飄浮空中,腳不著地,茫然無依。 喜歡穩定的我,竟在這兩年之內,搬了兩次家,處置了老房子,錄製了有聲課,與年少故人重新連結,出了書……。這一切都來得太快太突然,還來不及消化、整合,下一個又猝不及防出現。 而寫書、出書,又夾帶出許多過往生命經驗,其中不乏托勒所說的痛苦之身……。 這些都深具挑戰,也極有意思——我很想看看,會體驗到哪些東西? 且帶著這些年的學習,細細體驗,慢慢欣賞吧。

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,陳志恆推薦序

感謝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為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寫序。他在序中提到:我曾到他任教的學校帶領學生自由書寫,他熱情對我打招呼,我卻只是面無表情點個頭。 這段往事,我必須尷尬坦承,我只記得前半段,學校名稱、教室模樣,我仍印象清晰,但不記得「有人」對我打招呼的事了。 這似乎也可反映出我對人疏離的一面。 疏離的主要原因,是我容易害羞、不善應對、反應緩慢。因此,只要有人向我打招呼,尤其是陌生人,我會一臉呆滯,反應不過來,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冷漠、嚴肅、驕傲……。 這樣一個容易被誤會的人,居然能活到今天,而且活得還不錯,那是因為:這個世界還是有許多不會以第一印象論斷你的人,他們願意多花點時間認識你。志恆就是這樣的人。 當然,我自己也嘗試改變。 一臉呆滯大概是改不了了(請看我介紹新書的短影片,連結放在留言處),但志恆在序中提到我「刻意找人聚會」,的確是我有意為之,包括去聽他演講、主動約他吃飯,目的皆是想改變習性,更主動與人連結。志恆說,這樣的嘗試「是有意識的選擇,而非如過去是迫於無奈」。真知我者也。 感謝志恆撥冗作序。 __________ 推薦序 〈改頭換面的人生,他是怎麼做到的?〉 ,陳志恆 多年前的一個晚上,志仲北上訪友,順道來聽了一場我在某校的親職教育講座。會後,他來和我相認,給了我一些聽講後的回饋。 我告訴他,更早之前,我曾經在某校的研習中,也聽過他的分享,印象深刻,但當時沒有鼓起勇氣去找他交談。 事實上,早在我還在學校任教時,我與他就有一面之緣。當時,同事邀請他到校帶領學生「自由書寫」。課程結束後,他來到辦公室;我對他熱情打招呼,他卻只是面無表情地點個頭。 當時,我很疑惑,這個人如此冷漠,是如何帶領心理工作的呢? 後來,當我們有機會聊更多時,他總是說,他給人的印象就是「冷漠」,希望我不會介意。實際和他接觸後,發現,其實他只是外表嚴肅,不善社交,內心是熱情的,有許多想法可以分享。 正如同在本書中寫到的一則又一則的生命故事,談的是他如何從谷底反彈,逐漸蛻變的經歷。而在轉化與成長的過程中,有幾個對他而言最有感,也幫最大的工具或練習,包括清單、寫信、自由書寫,以及靜心等,也帶領讀者一一練習。 既然是技巧練習或工具運用,大概是一本心理成長的工具書吧!然而,當我細讀內容,令我最有感的卻是志仲在其中分享的生命故事。一方面,志仲在書中列出這些工具的操作步驟;另一方面,他也邊娓娓道來自己的

接受「迷誠品」Podcast專訪,談論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

圖片
下山回家後,花點時間消化信件、訊息與留言。有些是對我新書的回饋,也有朋友在書店醒目處看到我的書,特地寄來照片。我也看到張詩亞老師在臉書PO出照片,她一口氣買了五本,一天就讀完了……。 實在感謝大家。 我很好奇,已收到書的朋友,你是在哪裡閱讀這本書呢?或者,書正放在你家哪裡呢?你喜歡書中哪些篇章或段落呢?歡迎用照片或文字告訴我,留言、私訊皆可。 此外,也收到出版社來信,謂親簽贈品版只剩誠品、金石堂、圓神書活網尚有少量庫存,博客來原本已售罄,經出版社補上僅剩庫存,現在又可買到,但數量有限。如果只想買一般的版本或電子書,各大通路也都買得到喔。 如果想對這本書有更多瞭解,可聽聽兩個Podcast。 一個是「迷誠品」,主持人是李承軒。 錄音當天,在樓下接到承軒電話,我的第一反應是:「哇,這個人的聲音真好聽,是吃這一行飯的。」等到見了面,開始錄音後,我發現他的提問專業而深刻,事前做了許多功課,把書細讀過了。由衷感謝承軒。 另一個Podcast是「芸芸仲聲」,是我和亞芸共同主持的。我出書了,怎可不在自家的Podcast聊聊呢? 但沒聽過這個Podcast的朋友請慎入,因為「芸芸仲聲」走的是輕鬆、有趣、閒聊的風格,而且常跑題(這集有拉回來),亞芸又與我熟稔,聊起來就更歡樂了,整集笑聲、歪樓不斷,只看過我嚴肅、冷漠一面的人可能會很不習慣。然而,就像我在書中說的:人有豐富的面向。私底下的我,其實很喜歡在家人與親近的朋友面前說笑。如果想聽深度訪談,務必選擇「迷誠品」。 Podcast連結與購書連結如下: 在Podcast「迷誠品」301集談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 Apple Podcast:  https://reurl.cc/4W8zev Spotify Podcast:  https://reurl.cc/blxrKv 在Podcast「芸芸仲聲」33集聊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 Apple podcast:  https://reurl.cc/d7Dpay Google podcast:  https://reurl.cc/AdA9kZ Spotify:  https://reurl.cc/d7Dp2z Sound on:  https://reurl.cc/Nq02L5 KKBOX: https://reurl.cc/Nq0OXx 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【限量親簽+重啟人生書

懷念山居歲月

圖片
每次出遠門工作,就像遠離紅塵一樣,除了知道我手機號碼的人,誰也找不到我,我也找不到別人,因為手上這支手機只有打電話、看時間的功能,無法上網。 我喜歡它的功能如此簡單,那讓我的生活、思慮、身心也變得單純。 唯一的挑戰是,只要一回到家,打開電腦與網路,就會看到滿坑滿谷的信件、訊息和留言。瞬間,我又回到紅塵了。 這兩天出遠門,同樣住在我敬重的長輩家。帶著沒有上網功能的傳統手機上山,距離紅塵更遙遠了,夜裡九點即睡,三點即醒,算了算,竟也已睡了六小時。 醒時,山中悄然無聲,驀然想起那段山居歲月,我在新書末篇曾提及,當年喜歡在山上練習一種靜心: 「專注聆聽山中的空寂之聲,讓外在的靜默流入內在,帶出祥和、平安之感。」 中夜興致一來,奮然起身,再度做起這個練習。 一個小時很快過去了,外在的寧靜果然迅速連結了內在本有的寧靜,我清晰感受到一股沛然、遼闊、深邃的寧靜,充滿著全身上下裡外。直到靜心結束,雙眼張開,還持續好一陣子,而臨在之感更勝當年。 開始懷念起那段山居歲月了,而眼下就有現成的山居地點,我想著接下來要找什麼理由來住。 清晨六點半,搭上公車,準備下山,只見長輩朝我揮手,大聲喊道: 「有課的時候再來住,沒課的時候想來住也可以啦。」 我心裡歡呼著……。 而後,帶著滿滿的能量回到紅塵,滿坑滿谷的信件、訊息和留言,一個一個來吧。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