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劇背後的失落,以及母親給我的愛與接納
到澎湖工作前,有那麼幾天,我竟然瘋狂追劇,藉由靜心與自由書寫,我意識到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,才會出現這個行為模式。
那是一股巨大的失落感。
第一次因巨大的失落感而開始追劇,已遠在十多年前。當時,我身心混亂,病痛纏身,長期服藥,工作無著,與家人的關係也差,我開始上癮式地追劇。如今回想,我當年追的劇有個共通之處,都是在講述一個家族由興旺到衰落的故事,例如〈茶館〉、〈血色沈香〉、〈牟氏家族〉、〈闖關東〉等等。
何時不再追劇了呢?
那是在我接觸了薩提爾模式與托勒,並學會以冰山、靜心、自由書寫等工具安頓內在後,我的身心協調了,病痛消失了,不必服藥了,工作穩定了,父子和解了,內在變得豐盛、富足,不再失落,自然無須再以追劇來逃避生命。
2014年九月,母親的過世,讓我又陷入巨大的失落中。這次,我「追」的是宮崎駿的動畫,我花了幾週,把他的動畫全數看過。期間,我如常靜心,並學會如何完整走完哀悼歷程。幾個月後,便從失落、悲傷中走了出來,並能將母親過世帶來的痛苦轉化為資源,那是太珍貴的禮物與恩典。
自那之後,每隔兩、三年,我便又會瘋狂地追劇一陣子,原因都是外在的重大挫折帶來內在的巨大失落,而那失落一時消化不了。
這次也是,只是沒想到腳傷會帶來如此巨大的失落。在自由書寫時,我連結了自己的渴望,深深接納了自己有時仍需要以追劇來逃避失落。這個接納很重要,我放過了自己,也允許自己仍有脆弱的時候。
當然,現在的我不僅有逃避,也知道如何誠實面對失落。如常靜心、自由書寫後,這次只追了幾天劇,甚至都沒看完,劇很好看,但我已興趣缺缺了。
我想,追劇本身並沒什麼問題,病態、上癮式的追劇才是問題。而問題也可以是轉機,藉由轉向內在,找到問題的根源,問題便不再是問題了。
至於追劇的背後是否一定為失落?失落是否會外顯為追劇?實在難說,這有賴於我們對自己與他人的真誠關懷,才能找到較為確切的答案。
十多年前的那次失落,長達數年之久,我對人生有太多茫然,感到絕望:才三十多歲,就一身病痛,難道要這樣過一輩子嗎?拿到博士學位,不僅無法將專業作為志業,連當成職業都有問題,我該何去何從?
這股巨大的失落,讓我不斷從外在尋找寄託之物:除了瘋狂追劇,還瘋狂蒐集球員卡,瘋狂買書,瘋狂玩Wii,瘋狂在陽台種樹栽花,瘋狂鑽研版本校勘之學,瘋狂寫棒球部落格……。
從事那些活動,完全沒有任何問題,瘋狂才是問題。瘋狂的背後如果是內在匱乏,那便是個無底洞,想用外在事物填滿內在的無底洞,那是不可能的,只會越來越瘋狂。
我當時哪懂得這些呢?我根本不認識自己(雖然我以為我認識)。我也不曾體驗過內在豐盛與富足,哪會知道人生可以有不同活法?
幸運的是,我擁有一個無比重要的資源——母親的接納與愛。
在許多人眼裡,我當時大概是個很沒出息的兒子,可母親從不這樣認為。她對我當時的狀態是全然接納的,從未在工作上指責、催促或嘮叨過我,我們甚至可以一起追劇、玩Wii,一起到園藝店買植物回家種。她不太懂棒球,但願意聽我說。她接納的、愛的,並不是我的行為,而是我這個人,我的存在。那幾年,我從沒感受到她企圖改變我。
母親未必懂得這些道理,更不知道她那無條件的愛與接納,最終會幫助我走過人生最長一段低潮。
我當年也不知道。
這幾年,我比較認識自己了,開始明白:對一個失落者而言,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什麼實質的幫助,而是深深的接納。
我不知道我媽媽是怎麼做到的,總之她做到了,而我多麼幸運成為她兒子,我對她只有無限感念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