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22的文章

FB粉專直播預告:11/21(一),第一次自我探索就上手

圖片
自我探索的方法很多,明晚九點的直播,我將介紹一種最容易上手的方式,無論何時何地,無論面對何種人事物,都能用這個方式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應對之道。 我們明晚見!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82563679706

景美女中演講後記

圖片
到景美女中演講,講題是「認識情緒,接住自己」。 抵達台北後,搭捷運新店線,我感覺到心跳加速,舊地重遊,有大量情緒湧上。 沿途的古亭、公館、萬隆、新店等站,有我太多鮮明的回憶。十八、九年前,曾每個月來申請失業給付金。考上博士班後,常來台大上課、閱卷,在附近買書、用餐……。哦,也曾多次來面試,皆以失敗告終。 這次沒有在這幾站下車,卻依然心潮澎湃,坐在捷運上,我發現自己不斷抖腿,有時雙腿一起抖,有時只抖左腿,有時抖得強烈,有時抖得輕微。這是身體正在以健康的方式釋放情緒能量,我沒有抗拒,不僅能接納,而且頗為享受,甚至拿開原本放在雙腿上的背包,讓腿盡情地抖。我覺察到,那些回憶中,尚有未處理完的悲傷、無助、孤單與失落……。 常言道:「男抖窮,女抖賤。」我腦中無此信念,它們對我毫無影響,我只專注在自己的身體與情緒上。 此時抖腿,難道只是因為那些過往未處理完的情緒嗎?難道沒有因為要演講而產生的緊張嗎?可能也有吧。但無論什麼原因,能否找出原因,我需要做的,就只是信任身體與情緒。這幾年的經驗一再告訴我,只要能信任它們,它們自會善待我。 這場演講,我有準備PPT(這好像成了演講的基本配備),但臨時決定不用PPT,想講什麼就講什麼。這是個冒險,尤其又在這麼大型的演講冒險,有緊張也是應該的。 只有一小時演講,那就講我的生命故事吧,從母親車禍的那天講起……。 講得還不錯,台下提問得也頗踴躍。 搭上回程的捷運,腿已不抖了。或許,改天可以不為工作而來,而只是純粹舊地重遊,純粹去面對過往未處理完的情緒傷痛。

課程訊息:托勒《一個新世界》線上讀書會,舞象基金會主辦

圖片
12月起,我在舞象基金會有8堂的「《一個新世界》線上讀書會」。 托勒這本書對我的生命有特殊意義。2014年,母親車禍猝世,我不得不開始與18年不說話的父親走向和解。和解是我單方面的意願,我其實不知道要怎麼做,也不知道要走多久。之前18年不說話,可以避免衝突與痛苦,在母親過世後,很難再沉默了,但兩人只要一說話,就會有衝突,我的痛苦與日俱增,除了多次找崇建對話,也反覆閱讀《一個新世界》。 當時發現,《一個新世界》似乎藏著我與父親和解的「密碼」,尤其是三、四、五、六章,有太多段落讀來特別有共鳴,我因此不斷重複閱讀,並運用在父子關係裡。書中所談小我、角色扮演、痛苦之身等等,對我幫助甚大,我因此能一次次回到內在,連結最深層的自我,走過最艱難、痛苦的日子。有那麼幾次,在面對父親極端強烈的情緒時,我居然可以完全不受影響,平靜以對,這也促成我將《一個新世界》讀過上百次。 最終,花了兩年半的時間,我與父親和解了。期間做了無數功課,反覆閱讀《一個新世界》,便是其中一門重要功課,對於這本書,我有許多體會,至今仍受用無窮。 當年對我幫助最大的3-6章,這次在舞象也都會細講。如果你不僅想讀懂這本書,還想將它落實在生活中,歡迎來參加這八堂課。上課時間是: 亞洲:12/7. 14. 21. 28 + 1/4. 11. 18. 2/1(Wed) 10AM-12PM 美西:12/6. 13. 20. 27 + 1/3. 10. 17. 31(Tue) 6-8PM 美東:12/6. 13. 20. 27 + 1/3. 10. 17. 31(Tue) 9-11PM 如果無法每週即時參與線上課,課程內容亦有錄影,一個月內皆可回放重看,不受時間限制。 報名方式,可掃圖片中的QR Code,或點入以下連結。 https://www.dancing-with-the-elephant.com/%E8%88%9E%E8%B1%A1%E6%B4%BB%E5%8B%95%E5%A0%B1%E5%90%8D-1/%E4%B8%80%E5%80%8B%E6%96%B0%E4%B8%96%E7%95%8C-%E5%96%9A%E9%86%92%E5%85%A7%E5%9C%A8%E7%9A%84%E5%8A%9B%E9%87%8F-%E8%AE%80%E6%9B%B8%E6%9C%83-8%E5%A0%82?fbclid=

音頻課程問卷

過陣子,我的第一套音頻課程就要上市了,名稱是:「用30天重新愛上自己:羅志仲陪你接納自我的每一課」。 我沒想過會出音頻課程。從小到大,我對自己的聲音與說話最不滿意,在人際關係與求職上,也因此吃過不少苦頭,沒想到如今卻以說話為生,亦有不少人向我反應,他們喜歡我的聲音。 這套音頻課程,便是要用我的聲音陪伴你,找回對自己的愛。 愛是與生俱來的,每個人出生時都是愛自己的。但由於各種緣故,日後我們開始厭惡自己,開始指責、批判自己,讓自己墜入痛苦的深淵中。 是時候把自己愛回來了。 我也曾是個不愛自己的人,因此年紀輕輕就長期失眠、胃食道逆流,全身都是病痛,脾氣很不穩定。 中年之後,我開始學習重新愛上自己,如今,常能感受到內在的平靜、喜悅與自由。 愛自己不是自戀或自私。相反地,唯有先愛自己,才有可能無條件、無所求地愛他人。所以,我也與曾經彼此十八年不說話的父親和解了,我不只重新愛上自己,也重新愛上了父親。 這套音頻課程有別於我過往的實體課、線上課或網路直播,我想用不一樣的方式呈現「愛自己」。為此,在準備課程時,我多度推倒重來,每一課都仔細斟酌。 邀我錄製這套課程的「沐洋學苑」很用心,設計了一份問卷,希望更瞭解你的需求。填寫這份問卷的朋友,將可在購買這套課程時獲得優惠。若沒有要買課程,填寫這份問卷也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。 問卷裡還附有一支4分鐘的影片,介紹我與這門課程,值得一看。 問卷連結如下,歡迎填寫與分享。 https://www.surveycake.com/s/xlZe0?fbclid=IwAR2L4fxzmnylK_yFc-Z7UL1vG5Ff1X1n3SIExB0q_jqi1tLf3bV5rbI11vU

FB粉專直播預告:11/14(一),第一次靜心就上手

圖片
 工作坊結束後,一位學員前來回饋,第一句話是:「我的老闆是○○○。」 因為很少聽到有人這樣說話,我花了兩、三秒才意會過來,想起她的老闆是誰。 她接著說:「他來上課後,改變很大,他以前脾氣很不好。」 老闆脾氣不好,底下的員工應該滿辛苦的吧。我笑說:「看來,我不只幫到了你們老闆。」 她也笑了:「也幫了我們公司。」 以往,我較常聽到孩子回饋,說媽媽來上課後,改變很大。有時,也會聽到丈夫回饋,說太太來上課後,脾氣好多了。(咦,爸爸、先生呢?其實,這幾年,也越來越多男性來上課了。) 一人改變,全家改變;老闆改變,公司也隨之改變,這真是美好的漣漪效應。 而所有的改變,都從內在開始。 上一集直播,我們練習了情緒清單。明晚九點,將練習另一種安頓內在的方法:靜心,我將示範最基本的靜心,簡單易學,大小朋友皆可來體驗。 我之前有幾集音頻與視頻介紹靜心,歡迎點閱收聽。

FB粉專直播預告:11/7(一),第一次使用情緒清單就上手

圖片
明天九點的直播,我將帶大家運用「情緒清單」,健康回應情緒,歡迎一起來練習。 你可以在以下這篇舊文裡找到情緒清單,並讀到基本用法。 〈 內在覺察練習:如何使用「情緒清單」? 〉

清理父母遺物

搬家時,最難的是清理父母遺物,不僅要決定哪些留下,哪些捨棄,還要面對過往未處理完的情緒傷痛。 清理遺物的過程中,胸口越來越悶,呼吸越來越不順暢,來到臨界點時,我幾乎吸不到空氣,必須停下來,好好和自己在一起。 促成我停下來的,除了無法呼吸,還有一張紙。 父親是在夜裡離開的。當天一早,我接到通知,說父親病情惡化,必須轉到大醫院。那張紙,是轉院時醫院給我的資料之一,記載著父親入院時,身上已有的幾處傷口,它們各在什麼位置?範圍有多大? 那些傷口,我早就知道了,只是那是第一次以如此科學、理性的方式,呈現在我眼前。轉院當下,手續繁多,我無暇細看,直到這次搬家,整理父親遺物,在經手這張紙時,忍不住停了下來,多看幾眼。 那些傷口,我早就知道了。過去幾年,我到養護中心探望父親,常看到他身上有傷口,傷口幾乎都在手背與腳踝處。父親年紀大了,身體又不好,皮膚變得很薄,真可謂「吹彈可破」,稍有碰撞摩擦,便會破皮流血。 有次父親生病住院,醫院為了讓我知道他身上的傷口皆是住院前就有的,還請我細看。最震撼的一幕,是護理人員幫父親翻身,讓我看他薦骨上的傷口,在那一刻,我同時也看到了昔日壯碩的父親,如今只剩下皮包骨。 這些傷口,都清楚記載在轉院當天的那張紙上,也清楚烙印在我的腦海裡。 重看那張紙,過去幾年尚未處理完的情緒傷痛瞬間湧上,積累在胸口,我變得難以呼吸。我與那樣的自己相處了好一會兒後,淚水開始落下,接著嚎啕大哭。 在大哭的同時,我覺察到淚水背後有許多悲傷、無助與無力。 那些傷口,我早就知道了,但我不知道的是,過去幾年,我竟然有那麼多的無助與無力。 那些無助與無力是什麼呢?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在受苦,我卻無能為力;看著他身上有那麼多處傷口,我卻無能無力;看著他越來越瘦弱,我卻無能為力……。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父親離開後,在看到他的骨灰的那瞬間,我突然感到無比輕鬆,因為那意味著,他從那具軀殼中解脫了,他不再有傷口了,也沒有瘦不瘦弱的問題了。他從身體的病痛中解脫了。 哭完之後,胸口不悶了,呼吸順暢了,那些未處理完的情緒,也隨著清理父母遺物清理掉一些了,我又可以繼續往下整理了。 情緒其實就是這麼一回事,當它來了,便去迎接它,面對它,擁抱它,它自會以自己的節奏離開,消散天地之間。 能學會這些,真是一份好大的禮物,否則我早就垮掉了,當年的那些身心症狀只會更嚴重吧,哪能像現在這般好吃好睡呢? 唯有感恩。

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

幾位朋友的書,都入圍了今年的「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」,包括: 李崇建、林文煌《練心》 李儀婷《薩提爾的故事溝通》 馮以量《你背負了誰的傷》 羅寶鴻《小羽,你好棒!》 恭喜呀。 網路票選時間到11/6,網址是: https://bit.ly/3TQIAFw 比較令我意外的是, 陳志恆心理師的《脫癮而出不迷網》 ,居然不在入圍之列。這本書在我心中,絕對是今年的十大影響力好書。 馮以量、陳志恆兩位老師的書,我曾撰文分享讀後心得,文章連結如下: 讀書筆記:馮以量《你背負了誰的傷》 讀書筆記:陳志恆《脫癮而出不迷網》

自責是情緒嗎?

有不少人在問:崇建為什麼認為自責不是情緒呢? 如果我沒記錯,他的意思是:自責是指責自己,指責是一種應對姿態,自責當然也是應對姿態,而不是情緒。 (如果我記錯了,或許會再接到他的電話:「志仲,我不是那個意思……。」) 應對姿態不只是應對他人,也應對自己。所以,我們不只會對他人超理智,也會對自己超理智;不只會對他人打岔,也會對自己打岔。 指責亦然,指責他人之外,我們也常指責自己,這便是自責。 這很可以解釋為何崇建在許多場合都呼籲:「不要自責。」但他不會說:「不要生氣。」因為對他而言,自責是應對姿態,生氣是情緒。 但無論自責是情緒還是應對姿態,它都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,也很困擾人,許多人都深受其苦。我以前也是,所以我把我的人生過得亂七八糟的。 經過多年練習,我現在很少自責了,偶爾自責,也很輕微,早已不帶來困擾。最明顯的差異在於:我以前自責,往往會伴隨著強烈的羞愧感,那真是令我求生不能,求死不得,之後,便會陷入深深的憂鬱中。如今,偶然出現自責,羞愧感幾乎不再出現。 這樣的改變,令我如釋重負,人生輕鬆太多了。 我花了數年時間練習不自責,我的工具永遠只有那三種:冰山、靜心,與自由書寫。熟練後(關鍵是熟練),這三種工具即能千變萬化,任意組合,發展出更多方法,達到更好的效果。 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: 收到友人江忠晉的私訊,他聽到崇建說的與我聽到的不同。徵得忠晉的同意,分享如下: 「記得崇建老師說過,自責是在自我層次,因為會影響生命力,提供給老師參考。 但我相信這些定義不那麼重要,定義也可能隨時被人們挪動。只要知道自責是個攻擊自己的念頭,能夠看見與不緊抓、放過就好。 (很特別,突然發現「自責」統合了大部分攻擊自我的念頭,這些念頭都是用來傷害自己(自我、精神層面)的,難怪生命力會降低🤭🤭🤭) 也像老師說的一樣,自責是指責自己,是一個動作,是一種應對姿態,自責又剛好會影響生命力,所以影響的是自我層次,自責又帶著各種情緒、感受,自責也是來自於觀點和期待組成的發生,難怪這麼複雜。」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