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20的文章

與孩子對話時的姿態

圖片
我常與孩子談話,但很少與孩子在演講與工作坊的場合對話,因為我得保護他們,照顧他們的內在。 前陣子,在一場工作坊裡,偶然機緣下,破例與一個孩子對話。對話前,我徵得孩子同意,且孩子的母親也在身旁陪伴。 為了讓全場都能聽清楚,我手持兩支麥克風,一支自己用,另一支讓孩子說,如此專注對話了5-10分鐘左右。 我沒想到工作夥伴在旁捕捉到這個畫面。夥伴很專業,未將孩子與其他人拍進照片裡。 這張照片,除了具體呈現「大人可用何種姿態與孩子對話」,大概也可看出我的膝蓋還不錯。 當然,如果有椅子,還是應該用坐的,畢竟我也有年紀了。

大學生上課滑手機現象的思考

這學期到大學旁聽一門課,最令我吃驚的是:好多修課的大學生都在滑手機,而老師莫可奈何。 我坐在大學生之中,左顧右盼,他們在滑什麼,我看得一清二楚:不是在玩遊戲,就是在看影片、傳訊息。 台上的老師有時想制止,輪番使用指責、討好、超理智三種應對姿態,但效果有限,最後只好打岔——置之不理。 我看了,有些難受。 我曾在清華兼課13年,在勤益兼課9年,我沒辦法忍受我的課堂出現這種情形,因此我花了許多工夫改善教學方法、師生溝通與班級經營,小有所成。日後,開始有老師來觀課,我也常到各級學校分享這類主題。 只不過,我最終還是離開了教職,因為兼任教師的鐘點費太低了,私立大學的鐘點費甚至已27年沒調整。27年是什麼概念呢?我考上大學至今,正好27年。 我其實很喜歡教書,喜歡帶孩子討論,與孩子對話。我也滿會班級經營,這學期旁聽時看到大學生在滑手機,我甚至有些技癢。但我知道自己不能越界,當下我能做的,就只是專心聽課而已。 慶幸的是,雖然不在學校教書了,我仍常有機會到各級學校分享師生對話和班級經營,也長期與幾個教師社群合作,幫助老師們成長,我還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。

大學生多次尋短,輔導老師如何協助?

今年暑假,一所大學找我去帶特教研習,參加者不乏其他大學的輔導老師。一位輔導老師告訴我,她手上有個個案,是個多次尋短的女大生,她想與該生討論如何解決問題,但該生不願配合,怎麼辦? 我沒有相關的專業能力,只能給這位輔導老師一個方法:先別解決問題,只需要用簡短、溫暖的言語關心對方,連結渴望,這樣即可。 這個方法,我常分享給家長與老師,但據我所知,願意嘗試者並不多,因為大人太習慣把孩子當成問題,只想解決問題,對於無法立刻解決問題的方法,他們興趣缺缺。 這位輔導老師會嘗試嗎?我不知道。 事隔多時,這位老師邀我去她任職的大學諮商中心,與多位輔導老師、心理師分享對話。我偶然問起那件事,這位老師興奮地說,她照做了,效果非常好! 我很好奇,多問了一些。 老師說,她參考我的方法,在遇見該生時,只是用簡短、溫暖的言語表達關心,幾次之後,該生就改變了。 我繼續問:該生有哪些改變呢? 老師說,該生這學期尋短的次數大減。且為了避免服藥過量,該生竟還請她代為保管藥物,她每週只需給該生適量藥物即可。再者,該生也開始願意親近輔導老師,這學期常跑諮商中心,徵得老師同意後,便默默坐在老師身旁的沙發上,往往一、兩小時才離開。 其他輔導老師也想起這位女大生,說他們觀察到該生這學期與同學的互動增加了,來諮商中心求助時,也會跟其他老師多聊幾句。 我聽了很開心,這位輔導老師救回一條年輕的生命了。 近來,有多位父母傳來訊息,憂心如焚地提及孩子的「問題」,問我要如何解決? 我其實不知道要怎麼解決,我知道的僅僅是:藉由陪伴、關心與瞭解,連結渴望,孩子的生命力就會開始茁壯。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