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23的文章

荒廢的果園,溫暖的連結

這個年,特別思念父親,大年初四,想去塔位跟他與母親說說話,可園區未開,遂去那片荒廢的果園走走。 爺爺過世後,父親繼承一塊山坡地,闢為果園,種著文旦、紅柿等水果,有好些年也種絲瓜,每逢週末,他便騎著單車上山照料。我念小學時,他常載我上山,當時沒覺得如何,等到長大後,自己騎著單車,費勁地上山,才驚異於父親當年的體力,很難想像,如果我身後載著一個孩子……。 小時候上山,自然很難幫得上忙,只會坐在一旁問:這是什麼?那是什麼?或者,只是靜靜地看著頭戴斗笠、腳穿雨鞋的父親忙活。 高中時,可以幫得上忙了,父親也買了二手廂型車來載運水果,有次颱風來襲前夕,我跟著他上山搶收文旦,他教我如何剪文旦而不傷及果皮。我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,投了稿,得到一個文學大獎。父親很好奇,看了文章,我在一旁尷尬極了,因為當時我們的關係已很惡劣,時常吵架,被他看著我用文學筆法細述著我對他與那片土地的情感,真想把文章搶回來。 大學後,我們漸行漸遠,乃至於十八年不說話,我仍偶爾會上山走走看看,只不過都是一個人。 學了薩提爾模式後,才逐漸意識到那片土地、那段往事對我的意義:我們在內心深處其實都深愛著對方,也關心對方,只是不知如何健康表達。這份深層的情感連結,也成了我們日後能和解的重要資源。 父親走後,這是我第一次回去那片土地,一度還走錯路。找回熟悉的路之後,好奇怪,陽光如此燦爛,山色如此翠綠,我的眼淚卻停不下來,小時候的畫面不斷湧上:我坐在單車後座,緊緊摟著父親的腰;我坐在廂型車的副駕駛座,靜默看著窗外,不跟他說話……。  這份專屬於我與父親的記憶,再也無人可以訴說了。 父親住在養護中心那六年,儘管記性日趨退化,我提起的十件往事,他至少還能回應一、兩件,兩人聊著有共鳴的話題,那些陳舊的記憶因此鮮活起來。 從今往後,沒有了,那些只是越來越斑駁的記憶罷了。 我看過一種說法:當一個原始部落只剩下一個人活著,那個部落的語言等同於滅絕了,因為語言是用來溝通的,而溝通至少需要兩個人。 從這個角度看,我與父親的共同記憶也已滅絕了。 所幸,我們和解了,找回失而復得的情感連結了,那些記憶的背後,那些溫暖的愛,仍在我的內在流淌。 或許,正是因為失而復得,讓我特別珍惜與思念吧。

音頻課迴響1

年假期間,每天與家人聽一集音頻課,頗有意思,家人沒聽過這套音頻課,我也不太記得自己當初說些什麼了,因此聽來很新奇,有些遺忘的往事也重新憶起。 我在第五課提及二十多年前的教書過往,家人聽了,笑說我當時每天在學校忙得很累,回家後往往五秒睡著。我聽了,也吃驚地笑了,一來我真的忘了此事,二來沒想到自己曾經這麼好睡,三來很諷刺,在那五年後,我就開始吃安眠藥了,一吃六年多。 以今觀昔,我當年在中學教書,對自己極其嚴苛、動輒自責,那麼不愛自己,身心失調是早晚的事,就算不離職,最後還是會搞到要吃藥。 音頻課上架至今,除了家人給我回饋,我也收到許多聽友心聲: 書綺自創不同的收聽方式,每天又圖又文又podcast地分享心得。 祐成在塞車時聽,驚訝於音頻課的體驗性。 姶蓁在打掃時聽,彷彿聽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。 Mahiro Goh在做家務時聽,忽然對自己的過往有所覺察。 Peiching Chiang在睡前聽,能安定內心。 Point Resonance說聽的時候很平靜。 Ivy Lin說聽的時候心穩。 …​… 最奇特的是有位聽友私訊我,說她聽了兩課後,決定不再往下聽了,因為她發現她有意學我,而我在音頻課說:「想和別人一樣,是不愛自己。」可她隔天又開始聽了,因為她想要更認識自己。 她的轉折很有意思,也足見這套音頻課可以有不同聽法。 所有的留言與私訊我都看了,無法一一列出與回覆,只能在這裡說聲感謝,也歡迎大家繼續分享聽後的體會。你的分享,也會讓其他聽友受益。

喪妻後,父親如何度日?

圖片
這幾天,常想起父親當年在家種種。 母親離開後,父親在家住了一年半,後因病在機構住了六年,直到去年過世。 那六年間,我很少想起那一年半的事,近來,卻常憶起他孤單的身影。 母親猝逝對父親打擊太大,他突然不會開車了,他本來是連貨車、卡車與公車駕照都有的人。我曾問他:「這輩子最擅長什麼?」他的答案正是「開車」。 不會開車後,父親把車子賣了,賣得一個好價錢,他很得意,那是他平日悉心照顧愛車的結果。 不再開車的父親,活動範圍大受影響,只剩下兩條腿,無聊或孤單時,就走路去我叔叔家聊天。以前,他尚可與我母親駕車去找我姑姑。 父親的朋友本來就少。不,他其實沒有朋友,這是我從他口中問來的答案。妻子一直是他生活的重心,喪妻之痛讓他頓失重心,每天孤伶伶活著。 他幾乎都是一個人吃早餐,一個人吃午餐,一個人吃晚餐。早餐前,看看報,到公園走走路。晚飯後,煮個熱敷包,一個人在房間熱敷,以前最愛看的政論節目也不看了,夜裡七、八點即就寢。 父親孤伶伶的時候,我在做什麼呢? 父子倆曾十八年不說話,母親走後,「我們」才走上和解之路。「我們」二字要加引號,這是因為「和解」是我的用詞,父親或許從未意識到我們之間有和解的必要與可能。和解多年後,有次我偶然提到我們以前關係不好,曾十八年不說話,他語帶詫異地說:「有這回事嗎?」 那一年半期間,我努力做著和解的功課:一次次靜心、自由書寫,一次次重讀托勒,一次次找崇建談話。對當時的我而言,與父親相處如此艱難,我只能先陪伴自己,照顧自己的內在,哪有餘力陪伴他呢? 等到我的內在長出力量,能夠陪伴父親時,他已經入住機構了。 當然,那也不遲,那是有品質的陪伴,我曾有多篇文字記錄那段歷程:「 陪父親走一段 」。 今早醒來,想起父親,想起他的孤單,遂起來翻翻雲端上的記錄。有一張照片我幾乎忘了,是2009年拍的,當年母親還在,有次一位磨刀師傅開車經過,父親(著白衣褲者)請他磨菜刀,我在三樓陽台上見了,覺得新奇,隨手拍了下來。 我當時不是跟父親不說話嗎?是呀,但我仍然默默關心他。父親對我亦如是。

大掃除

圖片
音頻課昨天正式上架了,有些朋友分享了收聽心得,我自己也邊打掃家裡,邊聽第一課。 除了吸地、拖地,也將玻璃窗、紗門等等都擦拭乾淨。 說來奇怪,房子是別人的,我卻如此用心維護,以前住在自己的房子時都沒如此勤奮。 什麼原因呢? 一者,這裡地方小,東西少,清掃起來極方便。以前房子大,東西多,打理起來太累人,自從父親住進機構後,家裡就不曾再大掃除了。反觀搬到新居後,每週都會吸、拖個一兩次,所花時間不多。 果然,我在內心深處是個很愛乾淨的人,以前是被耽誤了。 原來,有些事並不是大、多就是好。有時候,小一點、少一點,問題也小一些、少一些了。 二,這裡是高樓,景致甚好,看天空、雲彩、夕陽等等,皆無遮攔,也不必抬頭。窗戶擦得乾淨一些,能看得更清楚,這竟也成了清掃的動力,真有意思。 我很少拍照。搬來這裡後,拍了一些,放兩張上來,與君共賞。

「用30天重新愛上自己」正式上架!

許多朋友期待已久的「用30天重新愛上自己」音頻課,今天正式上架了。收聽方式很簡單: 進入「 沐洋 」網站➜點擊右上角「會員登入」➜進入「我的課程」➜點選「線上教室」,即可收聽課程。 收聽時,我想邀請大家: 一,覺察你的內在有何期待?儘可能放下期待,以平常心收聽。若難以放下,先覺察自己有期待。 二,每天聽一課就好。 三,如常工作、生活,該做什麼還做什麼。只需用零碎時間收聽,坐著聽、躺著聽、走路聽皆可,不必特地焚香齋戒、正襟危坐、勤奮筆記。 我在音頻課的「前導」(可免費聽)最末幾段話,頗能傳達這套課程的精神,引述如下,也祝福大家聽得愉快: 「這套課程不會有太多的理論或概念,那對轉化我們的生命幫助有限。這套課程比較像是陪伴,而不是在上課。我將用我的聲音陪伴你,用我的生命故事陪伴你,也用我這些年的所學陪伴你。 在我人生最低潮的那些年,我的媽媽陪伴過我,我的學長李崇建陪伴過我。這幾年,我長出了陪伴別人的能力,陪伴過好多人。現在,就讓我來陪伴你吧,陪伴你走一段路。 這套課程共三十一課,每課短則十分鐘,長則二十分鐘。如果你每天聽一課,我將陪伴你一個月。當然,你可以反覆聽,讓我陪伴你更久。 我想邀請你,每天聽一課就好,因為每一課都需要沉澱。有些課會需要你去思考或練習。無論是沉澱、思考或練習,都需要時間。 你可以一天聽一課,也可以同一課連聽好幾天,但請不要一天聽好幾課。有時,你可能會急著想知道下一課的內容,但還是請你先停留在這一課,讓我們循序漸進,一步一步往前走。 當然,你不會因為聽完這套課程,就立刻變成另一個人,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不是的,真實的人生不是童話故事,真實的人生不是這樣運作的。 但是,這套課程會在你的內在泛起漣漪,由內由外,逐漸蛻變你的人生。你會發現,你慢慢變得不一樣了,你會越來越愛自己。」

錄製靜心音頻,贈送給購買音頻課程的朋友

圖片
昨天上台北錄音,但不是為了錄製音頻課的那31堂課,那些早就錄好了。昨天錄的是一段靜心,要免費贈送給有購買音頻課的朋友們。如果已有靜心基礎,這段音頻應能帶你更深刻地體驗內在寧靜。 我自己靜心,是不用引導語的,但許多朋友反應,若有引導語,他們更能專注地進入靜心的狀態中。為此,我曾錄製幾段有引導語的靜心音頻,提供給來上課的朋友。那些引導語都是憑著當下的感覺講的,所以每次講的都不太一樣。 昨天則不同,我先為引導語寫了逐字稿。下筆時,感覺特好,一氣呵成,很能傳達出我對靜心的體會,我很滿意。 已有九百多人購買音頻課,這個成績對我而言太夢幻,想都沒想過,希望附贈的靜心音頻,能幫助這些朋友體驗到更多的內在寧靜。 感謝大家,也祝福大家。 ★預購「 用30天重新愛上自己 」音頻課程,45折優惠只到1/10(二)

內在覺察練習:正念鐘

一位住在美國的朋友給我回饋,說最近出遠門,要開九小時的車,一路上都聽著我在網路上說話的聲音,九小時很快就過去了,她亦不覺得累,反而精神奕奕。 我聽了,很謝謝她的回饋,卻也替她捏把冷汗。因為在此之前,已有不少人告訴我,他們只要在睡前或睡不著的時候聽我說話,就能很快睡著。如果有這種情形的朋友,可千萬別在開車時聽我的聲音呀。 住在美國的朋友進一步問我,由於我在影片裡時常提到「回到當下」,她一路上也跟著做,是否因為如此,她的精神才變得很好?回到當下,是否會讓人較有能量? 在我的經驗裡,的確如此。 但看似矛盾的是,回到當下,不僅會讓人精神變好,也會讓人較易入睡。 其實,只要長期練習靜心,便會發現兩者並不矛盾。當年我的失眠能不藥而癒,這幾年能更有生命力地活著,皆因常回到當下之故。這也是為何我如此喜歡並感謝托勒,是他帶我體驗到「當下的力量」,重獲新生。 想更多地回到當下,不僅要在靜心中練習,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練習。 在日常生活中,只要一想到,就回到呼吸上,這是最簡單的練習,我每天都會做上數百次。除了觀呼吸,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觀念頭、觀感受與觀行動,這都有助於回到當下。 只要一想到,就做這些練習。但是,沒想到的時候,怎麼辦呢? 最近發現一個實用、免費的小工具:正念鐘(Mindfulness Bell)。 這是一款APP,我是在一行禪師的影片中知道的,立刻下載到筆電使用,它每十五分鐘便會發出三次鐘聲(時間、音量皆可自行調整),且可離線使用。 這幾天,只要在家,只要在非睡眠時間,我都會打開這款APP,讓正念鐘聲提醒我回到當下,讓我在那些「沒想到的時候」也能臨在。 它帶來的幫助太大了。有好幾次,在貪看YouTube影片時,都是鐘聲提醒我:「該停下來了。」有好幾次,當我急急忙忙要出門,都是鐘聲提醒我:「慢下來。」當我專注在打字或看書,忘了與自己連結,鐘聲會提醒我:「回到呼吸。」有一次,我一邊弄堅果來吃,一邊想東想西,鐘響提醒我:「回到當下,不要胡思亂想。」練習瑜珈時,鐘聲提醒我:「更專注地在呼吸與感受上。」還有幾次,在我回到當下的瞬間,鐘聲也響了。 這個鐘聲會在各種我沒想到的時候響起,實在太有趣了。 如果有興趣,可以去下載這款APP試試,但請不要來問我:要去哪裡下載?要如何使用? 關於這點,我想向馮以量老師學習。 以量老師於粉專介紹好書後,常會註明:「想買書,請自己去google找」,「想買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