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5的文章

重讀《麥田裡的老師》

初讀《麥田裡的老師》,是將近三年前,剛去千樹成林觀課不久,尚不知自己日後會教寫作,也還未接觸薩提爾。當時,我的內在一片混亂,人生處境相當艱難。 當時讀這本書,有很多困惑和焦慮。困惑來自於書中的一些概念與原則,讓我感到若即若離,似懂非懂;焦慮則因發覺自己的渺小與不足——原來自己以往的方式很多都是錯的,原來距離成為好老師還那麼遙遠。 這兩天再讀此書,當年的困惑與焦慮已一掃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共鳴與啟發。我不僅明白了那些抽象的概念、原則的真正意思,甚至也已達到或接近那些境界。難怪崇建常在信中說,我正走上他走過的歷程。(雖然,他又走到更前面去了。)如今,讀著書中的篇章,不時一句一驚奇。 書中讓我產生最大共鳴的有兩句—— 「一旦內在覺察完熟,將養成更寬廣的胸襟與眼光看待事物,技巧便是相當末流的枝微細節。」 這是真的!當我學會了覺察自己的頭腦與情緒,並經年累月練習,人生再大的挑戰就只是挑戰而已,它們很難再帶來困擾,更稱不上打擊。 崇建在書中,則將覺察運用得更廣更深:「教育是一種自我覺察的過程。很多教育的處境,都和自我的童年時光重新遭遇,都和自我的焦慮重新面對。」「我和家長對談教育問題,常常沒有標準答案,只是幫助他們覺察。」「當我們有了覺察,意識到自己要改變,通常問題就不難解決了。」 除了自我覺察,書中談到的「柔軟」,也讓我深有共鳴—— 「我的心靈忽然柔軟了,憤怒不見了。」 這句話,亦足以描述這兩年發生我身上的深刻轉變。我從自身經驗發現,心靈一旦柔軟了,看待世界、生命的角度就會不同,衝突、對立、批判、挫折、憤怒都會大幅減少。 那麼,要如何讓心靈柔軟呢? 上週六在靜宜的TA研習營裡,我試圖帶學生體驗「愛」。當時,我提到了《老子》的觀點:外在最柔軟的是水,內在最柔軟的是愛。 只有愛,才能讓心靈柔軟。 我曾在另一篇文字裡解釋「愛」: 「愛當然也包括愛別人。但是,除非能先深刻、健康地愛自己,否則對別人的愛,很容易淪為欲求——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欲和優越感,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與存在,為了填補自己的自卑與空虛。那不是愛。愛必須往內在尋找,往童年經驗尋找。」 這些體會,可以結合崇建書中的其他金句—— 「通常孩子無法和『愛』連結,一旦遇到挫折,便將所有的負向記憶連結起來,產生沮喪或放棄的念頭。」 「如果真是愛他,我是否可以真誠地告訴他?而不是討好他,並且犧牲自己的原則?因為愛是一種自然的流動,而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