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,羅寶鴻推薦序
感謝羅寶鴻老師為我的新書寫推薦序,他大概是極少數對我第一印象這麼好的人,還以「行者」(修行者)形容我。
至於我對他的第一印象,除了人長得帥,大概就是那爽朗宏亮的笑聲了,坦白說,我第一次有被嚇到。私下相處後,才發現他真的很喜歡笑,跟不太笑的我成鮮明對比。
寶鴻也是個溫暖的人,無論私下相處或在這篇序中,都能感受到。
再次感謝寶鴻。
__________
推薦序
〈落實內在生活,獲得人生幸福〉 ,羅寶鴻
話不多但誠懇、人不健談但親切,聲音低沈卻有溫度、眼神溫和但堅定,是我第一次認識志仲老師時給我的印象。
當時的他給我一種「行者」(修行者) 的氣質。後來知道他也是薩提爾學習者,而且重視靜心,是一位內在生活的實踐者。
或許因為大家都姓羅,也或許因為大家都有著共同興趣,所以有時候志仲來新竹工作,我們會碰面吃飯,彼此交流。
我喜歡看志仲的文章,因爲我欣賞他文如其人,樸實無華卻有深度。我也喜歡看志仲的直播,因為在其木訥面無表情、厚重深色的眼鏡下,他卻常說出讓人內心觸動的話語。這對比十分有趣卻毫不違和。為什麼不違和?因為這就是他多年內在生活所帶來的涵養,表裡如一不造作,讓人看得很舒服啊。
後來聽志仲說,其實他剛開始在臉書直播時,會來我的直播潛水學習。但我想他不知道的是,其實我也看他的直播並從中學習很多。雖然我們見面次數不多,卻一直彼此連結著。我想,這就是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吧。
去年,志仲推出有聲課程「用30天重新愛上自己」,我有替他大力推薦。今年,志仲推出人生第一本書,很榮幸能再次受邀請寫推薦文,我欣然答應。
志仲的書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展開,帶出關愛自己的方向與方法,提供實際練習,是一本貼近人心又能幫助心靈成長的好書。他的文筆順暢自然,文字真摯,閱讀起來很舒服,令人欲罷不能。
書中提到志仲當年經歷生命低潮時,如何開始內在生活,幫助自己從谷底慢慢爬出來。又說起多年前母親車禍後,如何走出痛失至親的傷痛。更細述如何與十八年不說話的父親和解,並好好陪伴父親走到生命最後。
如果你正希望學習如何關愛自己、照顧自己內心,這本書正好能提供你很好的方向與方法,是不可多得的實踐指南。如果你想要創造自己與他人更美好的關係,不論是與父母、伴侶或孩子,本書也絕對能幫助你有所成長。
看完書稿後,我不但對內在生活有一番溫故知新,更體驗到深深的溫暖與感動。這份感動,是從志仲如何對他的母親與父親中來的。
因為愛媽媽,所以從媽媽身上體驗到「無條件的愛與接納」,在他生命最黑暗與沈淪的時期有如明燈指引,進而讓他成為充滿溫暖與接納的成人。
因為愛爸爸,所以在母親離世後,志仲開始嘗試與父親和解,從彼此打死不講話到後來能促膝而談,在對話裡交心,為父親的生命劃上美好與圓滿的句點。
從這些真實故事裡,我看到一位愛爸爸愛媽媽的好孩子,如何得到上天的眷顧,幫助他走出生命的黑暗,迎向人生的光明。
常云:「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」,我卻在志仲老師身上看到:「天下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」。
或許現在,我們跟父母的關係不太好,彼此沒有太多連結,而且可能在成長過程裡,雙方曾經有太多的衝突與受傷。或許現在,我們跟孩子的關係不太好,彼此已經漸行漸遠,因為在他們成長過程裡,彼此曾經有太多的失望與難過。
透過志仲這本書,我們將能學習到為人父母,可以怎麼修復與孩子的關係。已經成人的兒女,也可以學習怎麼重新面對父母。個中關鍵,其實都在先照顧好自己的內在,開始進入「內在生活」。
本書為我們揭露了人生真正的幸福,最終必須從內在生活裡獲得。外在一切人事物的攀緣,或許最後都無法保障我們一定會幸福美好。若我們希望家庭關係好,親子關係好,夫妻關係好,我們就必須從回到自己內在,學習關愛與接納自己開始。
當內心柔軟而茁壯,和善且堅定,我們就能漸漸不為外界所轉,而能開始轉變外界。志仲已經用他的生命歷程印證這個真理了。
若我們能如志仲一般,對生命有如此的認知,開始落實「內在生活」,我們內心將會變得更自由,視野也因此變得更遼闊。
我們將會變得更美好;身邊的人,也會變得更美好。我們一起努力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