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筆記:《過去留下的憂鬱,未來帶來的焦慮》
我曾是個憂鬱少年、憂鬱成年。34歲那年,因為嚴重失眠(七天七夜睡不著),在就醫後,開始服用安眠藥。
若無意外,我現在會是個憂鬱中年,仍在服藥。
如今回想,我當年豈止憂鬱?亦有嚴重焦慮。但奇怪的是,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憂鬱,卻不知自己有焦慮。
除了幸運,我也很努力。
在崇建推薦托勒後,我立刻去買書來讀,並按照書中方法,日日靜心。兩個月後,失眠不藥而癒,此後至今,無須再吃藥。
而在學習薩提爾模式後,我開始認真覺察感受,赫然發現:我的腸躁症與胃食道逆流,原來皆與焦慮有關。搭配各種安頓情緒的方式,我的焦慮逐漸減少,腸躁症與胃食道逆流現在已很少發作了。
會追憶這段逝水年華,是因為最近讀了《過去留下的憂鬱,未來帶來的焦慮》(幸福文化出版),感觸甚多。
書中提到:憂鬱和焦慮,都源自於「想好好生活的心」。
這句話,深深打動我。
當年的我為何會憂鬱?因為過去的日子太美好了,很希望現在也能過著那麼美好的生活。
當年的我為何會焦慮?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,希望未來一切皆能在掌握之中。
這份「想好好生活的心」是好的,可惜用錯方法了。
一味活在過去,所以憂鬱;經常活在未來,因此焦慮。「想好好生活的心」要真正落實在生活中,唯有活在當下。
在這個基調上,這本書深入剖析憂鬱與焦慮,並提供活在當下的實用方法。
作者善於將深奧難知的專業知識,以簡潔易懂的言語、案例呈現,憂鬱症、焦慮症等相關知識,皆能經由本書而一目了然。在閱讀過程中,許多我以前只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的詞彙,都豁然開朗了。
這些年,由於閱讀托勒、練習靜心,我的身心狀態越來越好,對活在當下的體會也日漸深刻。本書介紹的一些方法,像是正念呼吸、放下抗拒的念頭等等,我因為常練習,讀來親切有味。至於「漸進式肌肉放鬆法」,以前只在其他書中看到簡介,本書則提供具體練習方式,我想試試。
每個人都想好好活著,每個人也都值得好好活著,這本書很值得推薦給想好好活著,或者想越活越好的人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