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筆記:《你不只是媽媽,也是你自己》

母親節快到了,當媽媽的辛苦,只有當過媽媽的人才知道。但是,當媽媽為什麼那麼辛苦?有時候,連媽媽自己也不一定知道。 韓國心理師李賢秀寫的《你不只是媽媽,也是你自己》,將會告訴你:當媽媽為什麼會這麼辛苦? 我原本只是喜歡書名,開始讀了之後,就停不下來,幾天之內,連讀兩次,上一本能讓我如此著迷的,是《我可能錯了》( 我之前也介紹過 )。在閱讀過程中,就連我這個沒當過媽媽、也不可能當媽媽的人,都深深被療癒了,實在不可思議。 為什麼會這樣呢? 我想,大概是因為作者自己也是媽媽,並有豐富的諮商經驗,她最清楚媽媽的辛苦,故能處處站在媽媽的立場說話,卻未因此以憤怒、批判的文字控訴任何人,整本書溫暖、體貼,讀來舒服而療癒。我將在下半年的實體讀書會帶這本書,因為它太適合「爸媽們」以面對面的方式共讀與討論。 爸媽們?是的,這本書也很適合爸爸閱讀,那會幫助男性更了解另一半,進而在育兒之路上同心協力。 作者在書中提到,成為媽媽後,身體會最先感覺到疲累,因為育兒沒有所謂的休息時間。產後三年是最累人的,如果可以跟孩子的步調同步——孩子吃東西時,媽媽也儘量吃;孩子玩耍時,媽媽也能當成運動,一起玩;孩子睡著了,媽媽就跟著以大字形躺下,閉上眼睛,好好休息——便能比較不那麼疲累地度過一開始的三年。 大部分的媽媽會有產後憂鬱,少數媽媽會有產後憂鬱症(哦,原來還細分為兩種,我第一次知道)。產後憂鬱的原因與媽媽愛不愛孩子無關,而與體力不支和荷爾蒙的減少有關。許多媽媽會因產後憂鬱而深深自責,加重憂鬱,讀了這本書,了解真正原因,便可放下自責。 我有許多朋友都是媽媽,我曾問她們:「生了小孩後,自己有什麼改變?」不少人告訴我,她們感覺自己變笨了。坊間亦有「一孕傻三年」之說。這是真的嗎? 作者引用一項大腦科學研究顯示:女性在分娩後,大腦中負責判斷力和思考能力的領域會變小,但負責複雜性和靈活性的領域會變大,這是人類這個物種為了因應照顧幼兒的需求,而在身體上做出的調整,造物者真是奇妙呀。 由於作者是資深心理師,有豐富的諮商經驗,她發現,許多媽媽的共同煩惱不出以下四種: 一,常對孩子生氣。 二,總擔心孩子無法好好長大。 三,對於完美育兒的執著。 四,對母愛不足的擔憂。 我拿這幾點去問周遭幾位媽媽,她們都笑了,因為她們都中了其中幾點。 作者花了五十多頁的篇幅,告訴媽媽們,可以如何回應這些煩惱?對於媽媽們減少育兒之路上的擔憂、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