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筆記:陳志恆《脫癮而出不迷網》

回顧苦悶的中學生涯,課業表現不佳,與自己、他人都有那麼多衝突,而我居然沒有走偏、學壞,也沒有放棄自己,是什麼接住了我呢?


我想,父母給了我一個穩定、安全的家庭,以及極少數師長的接納與包容,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。

在學校,也有一些聊得來的朋友,如果沒有他們,甚至他們也站在我的對立面,我的日子更難熬。

喜歡書寫、閱讀、打球,也讓我有發洩與寄託的管道。我在高中日記裡,宣洩了好多複雜濃稠的情緒,做了大量讀書筆記,也詳細記載了打籃球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。

近日重讀陳志恆心理師的《脫癮而出不迷網》,我不禁想著:我那個年代還沒有網路,如果有,網路應該會是另一個能接住我的東西

網路也能接住一個人?是的。

志恆書中有一篇是〈謝天謝地!是網路把孩子接住了!〉,他說:「沉迷網路問題很大,但代價最小。」(161頁)志恆提出兩個問題,供我們思考:

一,同樣是成癮行為,當孩子身陷菸癮、酒癮、毒癮或網癮中,你比較能接受哪一個?

二,同樣是問題行為,在網路上玩暴力攻擊遊戲,和真的加入幫派去鬧事火拚,你比較能接受哪一個?

我那個年代沒有網路,但已有電腦單機遊戲,從磁碟片到光碟,我都玩過,最喜歡的是三國志系列和美國職棒,可以沒日沒夜地玩。

如今回想:哪些時候,我最容易沉迷電腦遊戲中呢?無非是跟家人關係很糟的時候,在生活、課業上遭遇重大挫折的時候,以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時候。

換言之,如果與家人關係和諧,在現實生活中有成就感,自我價值感高,我何須在虛擬世界裡得到救贖呢?

也幸好,當時能接住我的不只是電腦遊戲,幾個朋友相約打一場籃球,或者讀幾頁書(是課外書,不是教科書),或者在日記裡罵罵人,都能暫時接住我。

「對嚴重沉迷網路的孩子而言,只要願意在現實生活中多待幾分鐘,就減少了在虛擬世界中幾分鐘。」(173-174頁)

這段話,我特別有共鳴。

直到念了博士班,30歲了,我才徹底戒掉電腦遊戲。我的方法說來簡單:將光碟放在學校研究室,不帶回家,我便玩不了了。用志恆書中的說法,這叫做「眼不見為淨」(107頁)。

但這個方法有兩個前提,缺一不可:

一,我想戒掉。
二,現實世界比虛擬世界更吸引我。

只是「想」戒掉,還不夠,我不知道「想」過多少次了,高二下有一條日記,這樣寫著:

「近日居家常打電動,以後不可復為,當致力於功課。」(哈!當年文筆不錯。)

就這樣,「想」了十多年,立志了無數次,還是戒不掉,因為我在現實世界中一直挫敗、困頓著,虛擬世界比較吸引人。

好不容易考上博班,情況大不相同:每天面對的是我最喜歡的學術研究,在學校有老師賞識,在家中有母親的接納與支持,還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學術夥伴。這樣的現實世界比虛擬世界迷人多了,要戒掉遊戲就容易些。

這幾年,我常會收到家長來信詢問:「孩子沉迷網路遊戲,怎麼辦?」我將自身經驗分享如上,也推薦陳志恆老師的《脫癮而出不迷網》。

此書豐富、實用,應能解答家長所有相關問題(沒錯,是所有)。我曾做過一集直播,重點介紹此書(兼及其他三書):

也曾寫一篇小文章〈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原因與解方〉,從薩提爾模式的冰山理論來談「沉迷網路」,歡迎參考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

  • 我的YouTube音頻:「我的期待合理嗎?重新檢視我們對家人的期待」22/12/2020 - 0 Comments
  • 搬回家住,是一條漫長的路23/02/2020 - 0 Comments
  • 星馬讀者獨家限定《和解練習》簽名書!25/12/2024 - 0 Comments
  • 如果爸媽不希望你回去看他們15/11/2024 - 0 Comments
  • 清理父母遺物04/11/2022 - 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