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遭遇選組困難的高中生對話有感
許多人來學對話,對於對話有無限想像,例如,他們以為:對話可以解決任何問題,而且只要一次對話就能解決。 我來說說最近的一次對話吧。 一個高中男孩在媽媽、妹妹的陪同下,來找我對話。選組的截止日快到了,他一直不知道自己適合念社會組,還是自然組?一個月半前,我們談過一次,他仍然無法決定,於是又有了這次談話。 我很願意藉由對話,陪伴男孩做出選組的決定。但隨著談話越深入,我得不斷調整談話目標,從一開始談「選組」,繼而談「選擇」,最後我們談「期待」。 因為我發現,男孩從小到大,從不曾在重要的事情上為自己做過選擇,一來都是父母幫他選擇,二來他對那些重要的事並沒有自己的看法,這樣也可以,那樣也可以;這樣也對,那樣也沒錯。我再三核對,發現他不是不願意說,而是真的「無可無不可」。 我並沒有感到挫折,因為我的對話重點是好奇他、關心他、瞭解他,如果最後能幫助他得到他想要的,那很好,但問題是:他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? 顯然他不知道。 不只孩子不知道,許多來對話的大人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但大人以為自己知道。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不認識自己,他們一直以為自己想要這個,對話之後,才發現他們想要的是另一個。對話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。 男孩跟其他大人一樣,也不認識自己,但男孩的特殊之處在於:對話過後,他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他的「自己」跑去哪裡了呢?我更好奇了。我問他:從小到大,有沒有曾經很想得到某個東西? 男孩陷入苦思之中。 久久才說:他曾想要一輛車。 我聽了,鬆了一口氣。男孩雖然不認識自己,但他至少還有個「自己」啊。 每個人打從出生開始,就會有各式各樣的「期待」:我想要這個,想要那個。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,但至少會有想要的,「期待」是構成「自己」的重要條件;如何表達期待?如何回應未滿足的期待?則是人生的重要功課,許多人是因為不知如何健康表達與回應期待,人生才會卡住。 男孩此刻的功課是:他怎麼會幾乎沒有期待呢?沒有期待,沒有想要的東西,要如何選擇呢? 許多高中生在選組上的困擾是:他們想要選這個,爸媽卻要他們選那個,他們對自己的期待與爸媽對他們的期待是衝突的,這是我在與人對話時常遇到的情形。 這個家庭正好相反:爸媽希望孩子自己選組,孩子卻不知道要選哪一組,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 我問男孩:既然以前都是爸媽幫你選擇的,這次也讓他們幫你選組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