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性學習自理生活之必要
與三位朋友聚餐,她們不約而同提到,她們的丈夫雖有工作能力,卻沒有「自理生活」的能力,在家凡事依賴妻子或成年女兒。以三餐為例,如果妻子不煮飯,也不叫外賣,這些男性寧可不吃,或者只吃泡麵。 這個話題是我開的,因為我已聽過太多這類故事,我滿驚訝,只要一有機會,便會問問:其他家庭是否也如此? 果然,這樣的男性好多。他們或者無法自理生活,或者不想。我常在想,如果他們的另一半比他們先走呢?可能是離世,也可能是離婚,他們怎麼辦呢? 我爸爸就是這樣,在我媽媽車禍離世後,他頓失所依,身心快速退化,不到兩年就住進養護中心了。 我本來也差點會是這樣。 在媽媽還在世時,我就是個媽寶,在家有媽媽打理一切,我只需要「活著」。許多男性好像都是如此,在家唯一的功能就是「活著」。 媽媽突然過世,對我衝擊很大,卻也促成我的成長。家裡剩下我與爸爸兩人,我不僅要學習自理生活,也要照顧爸爸的生活。 仍以三餐為例,我以前和許多男性一樣,不僅不會下廚,也很少外食,因為媽媽會煮好、買好。媽媽走後,我得開始自行「覓食」。要餵飽自己不難,難的是要找到適合爸爸吃的。他長年依賴我媽媽,只吃她做的菜。這下可好,要去哪裡買極相似的呢?有時我妹妹會來支援,但更多時候,他得遷就,我買什麼他就吃什麼。 爸爸住進養護中心後,家中剩我一人。由於接觸了蔬果飲食法,我開始想要自己下廚,弄些健康的東西來吃。我開始學習煮飯,學習電鍋裡要加水(哈),學習去傳統市場與超市採買,學習辨識不同蔬菜的長相與價錢,也學習處理一整顆椰子與鳳梨。 幾年過去了,我的廚藝還是很普通,但至少能餵飽自己。不想下廚時,至少知道有哪些健康的蔬食餐廳可去。以前被媽媽餵養的生活很好,但現在能自理生活,也很好。 每當想起媽媽,我的感受就很複雜。一方面,我很懷念被她照顧的日子,也懷念她的廚藝。但另一方面,如果不是她突然走了,我不可能被迫學會自理生活。 我很慶幸在這個年紀就能學會自理生活,而不是等到老了。我很愛我的爸爸,但我可不想活得像他那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