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24的文章

今年具名推薦的新書

  今年太忙了,無法像往年一樣,撰文分享所讀的新書,只能以在書腰、內頁具名推薦的方式,繼續分享新出版的好書。 稍稍統計了一下,今年具名推薦的新書包括以下這些(按出版月排列): 《醫療靈媒的在地療癒生活指南》,方智 《禪者的初心》,自由之丘 《當富豪遇上僧侶》,遠流 《人際斷捨離》,幸福文化 《簡單說重點》,真文化 《瑜伽療心室》,幸福文化 《喚醒原動力的熱情測試》,采實文化 《靠太近會受傷,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》,皇冠 有興趣的朋友,可找來一讀。若有遺漏,我再補上。 此外,畢柳鶯醫師的扛鼎之作 《如何好好告別生命》(麥田) ,我雖未具名推薦,但非常喜歡這本書,也寫了幾段心得,可一直沒有時間寫完,且先一併分享於此。

父母為何會對孩子失去好奇?

「我想好奇我的女兒,但我對她一點好奇也沒有,怎麼會這樣呢?」 工作坊裡,一位媽媽感嘆地問我。 這位媽媽問了一個好問題。好奇是了解他人的一把鑰匙,沒有好奇,就不可能想去了解對方,這也是許多親子關係會疏離的主因:父母對孩子已經失去好奇,不想了解孩子了。 我可以直接給這位媽媽我的想法,但那只是我的想法,不一定適合她,我想藉由對話,看看能否幫助她找到自己的答案。 我問她,女兒幾歲了?她說,十歲了。 「妳曾對女兒有好奇嗎?」 媽媽認真想了想,表示應該有吧,但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了。 「女兒剛出生,還是小嬰兒時,妳對她有好奇嗎?」 「有呀。」媽媽露出一抹甜美的微笑,或許她想起了一些美好的往事。 「當時怎麼會對女兒有好奇呢?」 媽媽停頓了好一會兒,認真思考後,若有所悟: 「因為我那時候對她沒有期待。」 我沒想到她會這樣回答,這對我也是很好的學習。我喜歡藉由對話,向更多人學習我不知道或沒想到的。 「那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她有期待的?」 「她唸小學後。」媽媽又笑了,但這次的笑似乎與上次不同。 「我們談到這裡,妳有什麼想法?」 「我想,我可以重新評估和調整我對女兒的期待。」 這個回答有點出乎我意料。 許多父母在遇到重重挫折後,會勉強自己對孩子不要再有期待,但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期待:身為父母,怎麼可能對子女沒有期待呢? 與其勉強自己不要有期待,不如像這位媽媽說的,重新評估和調整對孩子的期待。畢竟,許多大人並未意識到: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極不合理。 重新檢視期待,並學習為自己的期待負責,會是比較務實的方法。

其他文章

  • 唯有面對父親生病的陰影,才能走出陰影06/08/2021 - 0 Comments
  • 看見內在的珠寶16/03/2020 - 0 Comments
  • 閱讀筆記:《情緒慣性》08/03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妳要好好活著21/02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陪伴父親,而不為他的人生負責30/06/2018 - 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