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學習冰山的歷程

昨晚直播結束後,看到一則留言:


「老師,我想用冰山來瞭解自己,己上過Satir 基礎班,可是還摸不著頭緒,你有什麼見解嗎?」

簡短回覆留言後,我隱約想起自己剛學冰山的時候,也是「摸不著頭緒」的。那段歷程有些遙遠了,我找出一篇2017年6月的舊文,較清晰地描述我的學習歷程,不確定是否會對正在學習冰山的朋友有幫助,因為我總覺得自己的歷程有很大的運氣成分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
2017/6/4

前些日子,一位朋友帶著孩子來談話,臨走前,她忍不住嘆道:「冰山好難……。」

是啊,冰山很難,因為認識冰山等於在認識自己,有什麼比認識自己更難的呢?去年到彰化演講,學校的輔導主任問我:「學會冰山,要花多少時間呢?」我說:「不一定,因人而異。但如果是為了幫助別人而學冰山,會學得很慢;如果是為了幫助自己,會學得較快。」

我接觸冰山四年了,這是個從幫助自己到幫助別人的過程。我學習冰山的途徑比較特別,只參加過四次的工作坊,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還間隔了兩年。第一次參加工作坊時,我體驗到內在的寧靜與喜悅,而後,在崇建的推薦下,我開始閱讀托勒。

托勒與薩提爾互不認識,在我對薩提爾模式僅有粗淺的瞭解時,托勒帶我進入了感受、當下與臨在。我對冰山裡的「感受」層次能有豐富而深刻的體驗,其實是托勒之功。日後我才領悟到,兩人還有更多相通之處呢:「臨在」便是薩提爾的「一致性」;而回到「當下」,便是回到冰山裡的「自我」。

對很多人而言,「自我」是最抽象難解的,對我而言卻很簡單,只需運用托勒教導的「有意識的呼吸」,便可在一兩秒之內連結自我。

學習冰山一年後,母親車禍猝逝了,我與父親的衝突也開始白熱化,我的內外在都陷入困境之中。在瑤華、崇建的協助下,我緩慢走完悲傷、失落的歷程,也逐漸與父親和解。這是我學習冰山最關鍵的過程,我不僅連結了自己與父母的渴望,也看見並鬆綁了自己壓抑的感受、僵化的觀點與未滿足的期待。我認識了較完整的自己,也認識了較完整的冰山。

此後,我學習冰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:大量閱讀。我不僅反覆閱讀薩提爾、葛莫利的著作,也旁及各種靈性與心理學的書籍,像是奧修、克里希納穆提、一行禪師、卡巴金、羅洛・梅、愛麗絲・米勒、歐文・亞隆、彼得・列汶、史瓦吉多等等,這些閱讀幫助我從不同層面認識冰山,也深化了我對自己的認識。

今年以來,我的閱讀量大為減少,因為我學習冰山又進入了不同的階段:長靜心。在每日至少半小時的靜心中,我觀照自己的頭腦、呼吸、感受,也深入了自己的冰山。在長靜心中,我不僅體驗到寧靜、喜悅與愛,也能碰觸到以往碰觸不到的自由、生命力、靈性、本質等等。每次靜心結束後,我的頭腦還變得更清晰,更容易出現新鮮、有創意的想法。

「無念是有意識但無思想,這樣才會有創意思考,因為只有這樣,思想才會有真正的力量。如果只有思想,而不與更廣大的意識範疇連結在一起,那麼這樣的思想很快會變得貧瘠、病態、具破壞性。」

以往讀托勒這段話,我總是深感困惑,但現在,我在靜心中體驗到了。

這是我學習冰山的歷程,或者說,是認識自己的歷程。我還在歷程之中,也繼續享受著這個歷程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