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親的舊手表

父親留下的東西中,這支手表是我很珍視的。


從我有記憶以來,他一直帶著這支表,我一直以為是他與母親的結婚禮物。

母親過世後,這支表也停了,拿去鐘錶行修理,老師傅說這支表太老,他們也修不了。父親從此沒再帶表。

當時,父親還住在家裡,還沒搬到機構。我與他也仍未和解,我們仍有許多衝突。

當時,我已學了一、兩年的薩提爾模式,知道父子關係是我無法逃避的生命功課,我想好好面對。

只是,兩人18年不說話了,想好好面對,談何容易?

我很認真面對這份功課,每天靜心,找崇建、瑤華談話,將托勒的教導運用在父子關係裡,每天與父親在生活中硬碰硬,不再打岔。

好艱難呀,但我沒有放棄。

與瑤華談話那次,她帶我探索原生家庭對父親的影響,我發現自己對他的原生家庭很陌生,我於是做了一個決定。

我決定用我當時還很蹩腳的對話能力與父親對話,了解他的原生家庭與成長經驗。

我們對話了兩次,兩次都不太愉快,但我慶幸當年能鼓起勇氣與他對話,那加速了我們的和解歷程。

我因此更了解他的過去,更能把他當成一個「完整的人」來看待,而不只是將他侷限在「父親」、丈夫」這兩個角色上。

我更結合我的學術老本行,為他的生平做一份年表稿。看著他的成長歷程,我對許多事情都釋懷了,內在的憤怒、怨恨也鬆動了。

那是我們關係的一次巨大躍進。

也是在那兩次對話中,我才知道那支表的真實來歷,並不是什麼結婚禮物,而是我爺爺臨終前從手腕上拔下來送給他的。

當時,他才17歲。

這個少年11歲就喪母,17歲喪父,從此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,他得花多大力氣,才能走到今天呀。

從那之後,我對父親開始有一份新的理解,也開始能用新的眼光看待他。

因此,這支手表雖舊,對我卻別具意義:除了見證我和父親的和解過程,也見證了我為此投注多少心力。

我要感謝我自己,也感謝父親給我和解的機會,也感謝過程中曾幫助我的人。

留言

  1. 感动感动志仲老师与父亲和解,努力坚持没有放弃,为自己的生命负责;欣赏老师努力学习、学有所用。
    我以前很怕跟我儿子讲话。好像努力工作和学习,也是为了逃避。我现在每天都认真跟他对话,真的也是硬碰硬。我相信我们的🧊山都会融化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其他文章

  • 我的「拒學」史14/11/2017 - 0 Comments
  • 與想放鬆卻無法放鬆的女孩對話27/08/2021 - 0 Comments
  • 受苦的根源——昨夜直播有感01/08/2022 - 0 Comments
  • 讀書筆記:陳志恆《你怎麼沒愛上你自己》24/11/2021 - 0 Comments
  • 受傷的孩子與受傷的老師01/03/2022 - 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