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筆記:馮以量《你背負了誰的傷》

收到馮以量老師新書《你背負了誰的傷》的隔天,我正好有個線上讀書會,要講托勒《一個新世界》。

那次讀書會的進度是「痛苦之身」。備課時,我邊讀托勒,邊讀以量老師的新書,格外有感觸。

按照我的理解,以量老師書名裡的「傷」,其實就是托勒說的「痛苦之身」。「痛苦之身」指的是:過去殘留至今,未曾處理的情緒傷痛。

痛苦之身的來源很多,其中之一是原生家庭。

每個人都在原生家庭受過傷,或大或小、或多或少的傷,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要去怪罪、怨恨原生家庭,因為包括我們,也包括我們的爸爸媽媽,以及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,都在原生家庭受過傷。傷痕累累的父母,是很難不傷害自己孩子的,這些代代相傳的傷害,便形成了以量老師新書中所說的「代際傷害」。

這些傷害都是出於無意識,一如阿迪亞香提說的:「沒有人會在美好的一天醒來,處於一體和美妙的生命狀態,然後選擇去做一些糟糕透頂的事。」

面對這些源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或痛苦之身,我們可以如何做呢?

一,不再背負父母的傷痛(或痛苦之身)

以量老師在新書中,以幾句話扼要概括:

「我是我,我爸爸是我爸爸,我媽媽是我媽媽。我們三個人各自擁有各自的命運,誰也不欠誰的,誰也不該背負著誰。」

這樣做,並不是丟下父母不管,而是以「陪伴」取代「背負」。以量老師舉例:

「背著父母,是我們要為他們的喜怒哀樂負責。陪著父母,是我們尊重他們擁有屬於他們的喜怒哀樂,可是有我在陪著。」

但對某些為人子女者而言,這還是太難了。以量老師很體貼,提供了更退一步的建議:

「你辦不到,沒有關係。」「要背著父母,或陪著父母,都是種選擇,也都被允許。」

「或者未來有那麼一天,當你的成年孩子想要背著你的時候,至少你可以選擇說:『孩子,不用,爸爸(媽媽)自己會走路。』」

二,為自己療傷止痛。

這是我們可以給自己,也是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。

療傷止痛、瓦解痛苦之身的方式很多,薩提爾模式,或者托勒所說的「臨在」 ,都曾讓我受益良多。

當然,眼前有個更簡單的選擇:從閱讀以量老師這本新書開始。

以量老師的文字溫暖而真誠,這本書裡,有他自己的故事,也有他人的故事,文字看似簡單,卻有動人的力量。在那份感動中,我們的渴望被連結了,也開始被療癒了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