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行前,我做過的各種嘗試

朋友寄來一篇近日廣為流傳的報導,內容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博士找不到專職的故事。這類故事很多,我近年來常讀到,那似乎是歐美國家當今的趨勢,台灣也在這波潮流之中,而我也遇上了。

報導中的兩句話,我特別有感覺:

我不知道該怎麼離開學術界。

我很掙扎要不要放棄學術生涯,但諷刺的是我其實很適合這份工作,這是我的志業。

這也是我當年的心境。

要如何離開學術界呢?我也不知道,但總要多方嘗試、冒險,才會知道呀,如果始終不願跨出第一步,我永遠不會知道。

同樣地,學術也曾是我的志業,我也認為自己很適合學術工作。然而,志業只會有一種嗎?我難道不會也適合其他工作嗎?不去嘗試、冒險,怎麼會知道呢?

當然,這些都是我這幾年才體會到的道理,當年並不懂,我是以曲折離奇的方式,逐漸明白這些道理的。

而這一切的起點,是2012下半年,到崇建班上觀課。

一開始,只是去打發時間而已,因為崇建很會講故事,每週去聽一、兩個好聽的故事,至少能為我絕望的人生帶來一點點樂趣。

可是,也要我願意去「打發時間」呀,如果連「打發時間」這樣看似毫無意義的事都不願意做,就不會有後續的發展了。

後來,我慢慢發現,教作文好像可以是我在大學兼課之外的一條出路。於是,我開始在家中對著鏡子練習說故事,一個故事可以練習幾十次,講到嘴皮發麻。

但我不敢問崇建,可不可以在他的作文班教?我想了別的方法,上網查了幾十家補習班的住址,打算一家一家去毛遂自薦。只是,沒有一家補習班我有走進去,我都是在門口徘徊,而後離開。我太害怕了,害怕開口,害怕被拒絕。

後來,找上了一個兒童劇團,我有個竹中舊生在那裡工作,經由他的引見,我向團長提案,開始在那裡教作文。

那是我「斜槓」的開始,一邊在大學兼課,教陶謝詩、三國演義,一邊在兒童劇團教青少年作文。

與此同時,我也在找其他機會。但我其實不知道怎麼找?也不知道要找什麼?當時只是單純地想,我需要建立一些人脈。

我跑去很多可以聽免費演講的地方,如意算盤是:可以認識不同的人。事實卻是,我根本不敢跟陌生人互動,我總是默默地去,默默回來,什麼人都沒認識。

然而,至少我去嘗試了。嘗試有可能成功,也可能失敗,如果因為可能失敗就不去嘗試,我永遠跨不出第一步。

那幾年,我做了各式各樣的嘗試,大部分都很蠢,都以失敗告終,但那些經驗都成了我今日的養分。

其中有幾個大膽嘗試,讓我最終得以離開大學兼課的工作,只是當初嘗試時,並不知道。

我至今仍覺得,自己很適合從事學術工作。可是,我也滿適合目前這個工作的,那是我在當年跨出第一步時,萬萬沒想到的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