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生家庭沒給我的,我可以自己創造

沒有家庭是完美的,我雖生長在無比穩定的家庭中,但「穩定」也意味著「不必冒險」,偏偏「願意冒險」是長大成人的指標之一,如果無法冒險、不願冒險,我永遠長不大。

原生家庭沒有給我的,我可以自己創造。

我自小乖巧、聽話,人生第一次大冒險,是在高二那年。

當時進了所謂「實驗班」,班上集全年級社會組之菁英,但我的成績始終在菁英堆裡吊車尾,自信心每況愈下。

到了下學期的期末,我做了一個大膽決定:我要留級,重來一次。我刻意在期末考試裡留白或亂寫,造成三科死當,順利留級。

這個決定,我沒有跟任何大人商量,因為我知道他們不會同意,他們甚至不會聽我說,只會反對我、說服我,我何必說呢?

做這個決定,我冒了極大風險。一者,要是留級後成績沒起色呢?那就尷尬了。二者,因而引發家庭革命,我與父親從此撕破臉,我甚至離家出走。

但當年的冒險,我至今未曾後悔,如果再來一次,我還是會那樣做。因為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,沒有大人會對話,如果不以那麼激烈的方式爭取,我只會繼續是乖乖牌,不可能開始做自己。在那之後,我做任何決定,父母都不再反對。或者說,也反對不了。

當然,代價很慘烈,我跟父親的關係一去不復返,直到四十歲後,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與托勒,才與父親和解。

如今回想,當年怎會有勇氣冒險呢?我猜,與閱讀有關。

國中時讀柏楊,高中時讀李敖,印象中龍應台的《野火集》對我也有影響,我在他們的書裡得到勇氣與力量,願意冒險。

冒險可能成功,也可能失敗。我人生的第一場大冒險,最後以成功收場。留級後在新的班級,遇見了看重、賞識我的導師,我重拾自信,考上大學。

那次珍貴的成功經驗,讓我以後願意繼續冒險。

當然,不會每次冒險都成功,也有多次失敗。最灰頭土臉的一次,應是我率然離開中學教職,去台北找工作,結果工作無著,失業兩年,傷痛至今仍在。

然而,我已成年了(好吧,是中年了),我能為自己負責,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。藉由不斷學習,我學會了如何療傷止痛,也懂得運用冒險失敗的經驗,與穩定家庭帶給我的資源,來回應人生處境。

三十歲過後,我在大學兼職,一兼十幾年,想轉專任,機會渺茫;率然離職,又有前車之鑑。我汲取之前的經驗與資源,既不戀棧,亦不躁進,而是穩紮穩打,逐漸退場,幾年前,先辭掉勤益,再離開清華,現在是100%的自由工作者。

我天性膽怯,又生長於保守、穩定的家庭,照理說,很不適合成為自由工作者。但生命充滿各種可能,天性會改變,原生家庭的影響亦非絕對,只要有意願,便能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吧,我想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