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少時不懂安頓情緒,卻自有逃避之道

我常在演講或工作坊現場示範對話,每次示範都是冒險,因為我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會是誰?又會提出什麼樣的議題?因此,我能接納有時對話效果不如預期。

只是,像最近這樣,一連四堂課的對話示範,結果皆不甚理想,不免情緒低落。

取出情緒清單,結合靜心式的自我探詢,開始自由書寫,半小時過後,低落的情緒便如風卷殘雲,一去不返了。

幾年前情緒低落,大抵需要幾個小時。

再早一些,需要幾天。

更年輕乃至年少的時候,會持續幾週悶悶不樂。

這其實也是我學生時代課業不好的原因:只要心情不佳,便讀不下書。

如果當年就懂得安頓情緒,或許我的課業會好很多。

但或許,也會失去許多。

年少時不懂得安頓情緒,卻自有逃避之道。

例如打球。在籃球場上可打上一整天,直到太陽下山,還在摸黑投籃,不覺疲累,一方面固然年輕力盛,其實也是不知如何安頓煩悶之故。但至少,我是藉由打球逃避情緒,並不曾學壞。幾位交情三十年的朋友,都是在球場上結下樑子的。喔不,是結下緣分,

打球之外,閱讀、寫作也是逃避情緒的好方法。鬱鬱寡歡時,課本是絕對看不下去的,但課外書可饒有興致一本接著一本。唐詩、宋詞,似懂非懂讀著,讀不懂,就背吧。或者硬背下整首〈長恨歌〉,或者細細琢磨「人跡板橋霜」,一個晚上也就過去了。

情緒,眼不見為淨。

我後來會喜歡閱讀、寫作,能鑑賞文學之美,回想起來,不正是肇因於此嗎?

如果到了四、五十歲,我還在用這類方式逃避情緒,大概免不了睡眠障礙、身心病痛的折磨。但如果是當年呢?倒是挺浪漫的。

年輕時浪漫,年紀大了平靜,這樣的人生很豐富。

喔對了,第五堂課,對話示範做得滿不錯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