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歲後的人生,如釋重負
前些日子,亞芸問我,會用哪句話形容我四十歲後的人生?
我想了幾個詞彙,像是雨過天青、柳暗花明、枯木逢春、老樹開花……,總覺得不盡貼切。直到想起這個詞——
如釋重負。
沒錯,就是如釋重負。那是鬆了一口氣的感覺,而且是大大鬆了一口氣。
原來,人可以這麼輕鬆活著呀。這是這幾年最深的感觸。
儘管外在的挑戰依然接踵而至,甚至比四十歲之前還多,包括家庭、工作、生活、身體上的挑戰,光是與父親和解這個功課,就做了兩年半,接著又是父親生病住院的議題,我至今還在面對。這個過程,備嘗艱辛。
但我還是覺得,如釋重負。
那些被放下的「重負」是什麼呢?
是我自己創造出來,積累數十年的痛苦。簡單來說,我創造了各種「認同」,是那些認同帶來各種不必要的痛苦。
認同情緒,認同頭腦裡的念頭(包括信念、規條、故事等等),是其中兩種最根本的認同。用阿迪亞香提的話來說,便是「黏住了」——被情緒與念頭黏住了。我迷失在「認同」裡,想從中尋找或提升虛幻的自我感,因而帶來沉重的負擔與痛苦。
擺脫痛苦、如釋重負的方法,是不再被那些情緒與念頭黏住。我稱之為「除黏」。
「除黏」的過程並不容易,有時甚至非常痛苦,因為太黏了,而且黏得太久了,「除黏」很可能會連皮帶肉一起撕下來,光是想就令人害怕。這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方式。我們比較想要輕輕鬆鬆、唾手可得,就能不再痛苦。
如果有這種方式就好了,我也想要。我學到的偏偏是比較困難的方式,卻是治本之道,能讓我如釋重負。
我每天都會花些時間除黏,每除去一些,便少掉一些痛苦。
這幾天頻繁靜心、走冰山、自由書寫,又找到一個無比黏稠的核心信念,黏得死死的,我一時片刻無法撕下它。那就帶著它一起生活吧,慢慢來,輕輕撕,就算要花個一年半載也無妨,畢竟已經看見它,它無法再隨心所欲控制我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