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筆記:王俊華《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》(采實文化)
今年讀了一些好書,其中一本是王俊華的《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》(采實文化)。
幾年前,有兩位工作坊學員找我吃飯,聽他們談話,看他們互動,方知他們是夫妻,也是工作夥伴。
席間,兩人為了工作、生活上的事,吵得不可開交,四種應對姿態輪番使用,我在一旁看得瞠目結舌,心想:難怪坊間有一種說法,會勸夫妻不要一起工作,也勸求職者不要輕易去「夫妻店」工作,因為夫妻一起工作,容易角色混淆、公私不分,底下的員工往往無所適從,不知道該聽誰的。
當然,並非所有夫妻店都是如此。當然,夫妻一起工作,只是放大了彼此原本就存在的問題,就算不一起工作,原本的問題還是存在。
那些問題是怎麼來的呢?多半與原生家庭有關。
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,一旦進入婚姻中共同生活,無論在習慣或價值觀上,難免天差地別。天差地別本身沒有問題,問題在於,如果雙方都堅持「我對你錯」、「你要照我的做」,衝突就會沒完沒了。有時,其中一方會選擇忍讓、討好或不理會,夫妻關係也不見得能有改善。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,耳濡目染,自然會將父母的相處模式,帶入日後自己的婚姻之中,成為代代相傳的枷鎖。
這種情形很普遍,以致於許多人會覺得:婚姻不就是如此嗎?
不,絕非如此,每一對夫妻其實都有更好的選擇。但第一步是:夫妻兩人,必須要有一人先改變,那個人絕對不是對方,而是我們自己。
第二步是:去參加具有體驗性的課程,學習新方法。因為閉門造車,沿用舊方法,只會帶來舊結果,不會發生任何改變,這其實很常發生在許多想改變關係的夫妻身上。
我學習薩提爾模式多年,發現它對於增進夫妻關係特別有幫助。在台灣,這方面的名師,像是成蒂、陳桂芳老師,都有開親密關係工作坊,許多夫妻從中得益甚多。
海峽對岸亦有這方面的專家,《薩提爾的親密修復練習》的作者王俊華即是其中佼佼者。她師從薩提爾女士的弟子約翰‧貝曼(John Banmen)與瑪莉亞‧葛莫利(Maria Gomori),婚姻諮商經驗豐富,此書即是她根據個案的故事改編而成。整本書按照冰山理論的架構編排,每篇故事都淺顯易懂、發人省思,學過薩提爾模式的人,應能對書中內容心領神會:尚未學過的人,也能藉由書中故事,初嚐薩提爾模式的魅力。當然,如果可以起而行,去參加工作坊,成為家庭中第一個改變者,那就更好了。
很高興采實文化引進這本好書。
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基礎,願天下有情人,不僅終成眷屬,而且成為一起成長、不斷成長的眷屬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