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與哭鬧不休的孩子對話?
珊如是我重要的共學夥伴。這幾年,我目睹她從改變自己做起,進而改變了與女兒的關係。如今,她也有能力幫助其他人,我常邀請她到工作坊擔任助教,協助其他來上課的父母。
前陣子搭珊如的車,聽她描述她與小二外甥的對話,我感到很振奮,建議她寫下來。面對孩子哭鬧不休,如果能有更多父母、老師這樣對話,該有多好!讀了珊如的文字後,我在幾個段落之後做些註解,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珊如的對話脈絡。
_______
那天到妹妹家晚餐,餐後外甥因為功課開始嘶吼,要媽媽幫忙寫功課。
我看了妹妹一眼,妹妹淡定的說:這陣子只要遇到寫生字造詞,他就會這樣2個小時左右
於是我繼續陪著外甥女吃飯,也聽著外甥不停的哭吼著⋯
看著妹妹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跟孩子說:「媽媽會陪你寫、幫你翻字典也可以,但是沒辦法也不會幫你寫⋯」我心裡滿滿的佩服!想當初的自己早就霹靂啪啦罵一頓再加棍子在旁威脅了
這樣過了一個多小時,孩子的聲音都沙啞了,於是我叫了外甥:「寶貝,過來阿姨抱抱好嗎?」
我走過去牽他,然後抱著他,邊拍著他的背邊問著:「你現在很生氣對嗎?」
「嗯。」
「阿姨知道你生氣了」
「你剛剛哭了很久,你覺得很難過是嗎?」
「嗯。」
「阿姨知道你很難過。」
過了一會兒,外甥的哭鬧聲漸小了。
(志仲按:珊如運用封閉式問句,核對並接納孩子的情緒,孩子的情緒因而得以舒緩。)
「你難過是因為擔心待會不能看手機是嗎?」
「對。」
「你希望媽媽幫你寫功課,這樣才能很快完成該做的事情,才能看手機,但是媽媽不幫,所以你生氣媽媽對嗎?」
「對,媽媽不幫我、我要看手機⋯」
「好,阿姨知道了,你可以生氣、可以哭哭,阿姨會陪你。」
漸漸地外甥的情緒緩和下來,哭聲也停了。
(志仲按:珊如繼續運用封閉式問句,核對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與期待,孩子感覺被接納與理解,哭聲因此逐漸停了。)
「上禮拜也是跟今天一樣嗎?」
「對。」
「最後媽媽有幫你寫嗎?」
「沒有。」
「上禮拜媽媽沒有幫你寫,剛剛她也說你得自己寫,這樣妳覺得媽媽今天會幫你寫嗎?」
「我就是要媽媽寫。」
「你想媽媽幫你寫啊?」
「對。」
「我知道你希望媽媽幫,但是媽媽已經說不能幫你寫了,那怎麼辦?」
外甥默默的沒有回應。
「你最想趕快完成然後看手機對嗎?」
「對。」
「我陪你一起現在開始,可能會有機會,你要嗎?」
「不要。」
「那你希望明天帶著沒寫完的功課去學校嗎?」
「不要。」
「寶貝希望自己明天完成功課帶到學校的是嗎?」
「對。」
「寶貝是希望自己完成功課而且表現好的對嗎?」
「嗯。」
「我聽到寶貝這麼認真的想要完成功課,覺得認真的你好棒啊!」
「你上禮拜哭很久,後來有看到手機嗎?」
「沒有。」
「今天也是哭了很久,可能也看不到手機了,這樣下禮拜你還要一樣哭很久嗎?」
「要。」
「我們試試看一個新的方法好嗎?」
「不要。」
「好啊,你當然可以繼續哭哭,不要試試別的方法,只是這樣的結果就會跟上禮拜還有今天一樣,看不到手機,你想要這樣嗎?」
「不要。」
「你最想要趕快完成該做的事情之後,可以看手機對嗎?」
「嗯。」
「現在哭哭的方法我看來是很難的了,我們一起來想想,換個可以達成的方法好嗎?」
「好。」
「我很開心寶貝願意嘗試新方法唷。」
妹妹接著說:「那過來,媽媽陪你寫功課吧!」
(志仲按:珊如讓孩子看見,舊方法只會帶來舊結果,哭鬧並無法得到他想要的,除非改變方法。但珊如並未說教,而是藉由提問,幫助孩子有此發現。這裡有個重要前提:大人必須溫柔而堅定地守住界限。)
寫完功課後我說:「你只用了不到30分鐘就完成了耶,你是怎麼做到的啊?」
孩子聳聳肩
「是因為你剛剛很專心嗎?因為我發現你只有不會造詞的時候會停下來,其餘時間都是一直專心的寫」
外甥笑笑的說:「好像是。」
「所以專心的寫就可以很快寫完,對嗎?」
「對。」
「我真的覺得專心、認真的你好棒!那我們下禮拜,也用這樣專心、認真的方法試試看,好嗎?」
(志仲按:珊如不僅陪伴孩子做完功課,還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正向資源。)
「好,可是阿姨妳要陪我」
「阿姨很想陪你,但是我不知道你哪天會寫生字造詞,如果不能來,用電話陪你可以嗎?」
「可以!」
「好喔!你會記得用新方法,還是需要阿姨提醒你?」
「要阿姨提醒。」
「好,你要寫生字造詞的時候,請媽媽打給我,我就可以提醒你我們有新方法,這樣好嗎?」
「好!」
隔週,一個晚上電話來了
「阿姨,我今天要寫造詞了」
「要準備開始寫了嗎?你還記得我們說要用新方法嗎?」
「記得,我現在要開始寫了,妳開視訊陪我」
就這樣一次新的成功體驗產生了,這次外甥穩定、開心的完成應做事項,當然也如願的拿著手機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