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內在的珠寶

寶珠搭了一小時的車,來找我談話。
寶珠曾參加我的工作坊,因此談話便從那次工作坊的插曲開始,這不僅是寒暄,對我而言,也用來連結渴望,我希望創造一個讓她感到安全、信任的空間。
寶珠已是阿媽了,她很擔心孫子的成長與學習,因此來學對話,但回去與孫子的對話,往往很快就會卡住。
我請寶珠舉例,她是如何與孫子對話的?
她說,孫子念國中了,不喜歡數學,常說想放棄。她問孫子:「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喜歡數學的?」孫子說是國中。「念國中後發生什麼事了?」孫子說,數學變難了。
寶珠說,對話到這裡就卡住了。
我問寶珠,來學對話多久了?「剛學幾個月。」幾個月能有這樣的對話,已經很好了。但是寶珠看到的,並不是自己的好,而是自己的不好。
如果要繼續對話下去,可以怎麼做呢?我舉例說明——
「念小學時,數學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嗎?當時你是怎麼克服的?」
寶珠一聽,如獲至寶,急忙拿出筆記本記下。
我等她記完,補充說道:這叫做看見「正向資源」,而不是只有看到「問題」。
接著,我請寶珠想一想:孫子一直嚷嚷要放棄數學,這其中也有什麼正向資源嗎?
寶珠努力想了半晌,搖搖頭,表示想不出來。我說,如果我來對話,會這樣提問,以帶出正向資源——
「你想放棄數學,可是一直沒有放棄,什麼原因讓你沒有放棄呢?」
寶珠聽了,又認真記下。
寶珠正在學習的,是對話技巧。但光有技巧,用處不大。
我聽寶珠描述孫子的情形,她說的盡是孫子的「問題」,但我聽到的,都是孫子的「資源」。怎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?
我與寶珠對話,聽她描述自己,講的都是自己的問題、缺點、不足(而我聽到的,都是她的資源)。她是這樣看自己的,因此她也會那樣看孫子。寶珠很認真在學對話,但她的目光一直向外(尤其是看向孫子),而忘了回到自己。如果她能看見自己的資源,就能看見孫子的資源,她便可成為孫子溫暖有力的陪伴者。
在對話中,當寶珠自責地提到自己這輩子都在犯錯,她哽咽地停住不語,眼神黯淡。
我沒有立刻回應,只是先讓她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幾分鐘,好好陪伴自己,而後才問她:「妳現在有什麼感覺?」
「心裡感覺很乾,身體好像有石頭壓著。」
我第一次聽到有人用「乾」來描述,但是很生動。
我問寶珠:「這輩子,妳有做過對的事嗎?可以說說其中三件嗎?」
她說的第一件事,是年輕時與丈夫離婚,因為丈夫好賭,她覺得自己和孩子都沒有明天。
我問她:當時幾歲?那個時代要離婚,很不容易吧?她是怎麼做到的?離婚後,何以維生?如何隻身把孩子帶大?
在這段對話裡,寶珠逐漸看見自己的勇敢、沒有放棄、勇於冒險、樂於學習、富有創意等等,這些都是她的資源呀。
寶珠的眼神慢慢明亮起來。我問她:「現在有什麼感覺呢?」她笑說:「心裡鬆開許多了,身體也變得比較有力量。」
寶珠的內在有許多珠寶,可是她一直沒有看見,因此她也看不見孫子內在的珠寶。我很高興在這場對話裡,協助寶珠看見內在的珠寶。寶珠到了這個年紀,還願意為了孫子而來學習對話,我的心裡滿是尊敬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

  • 教師研習:如何處理學生之間的紛爭?,2/19(日),台中13/02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寶盈的分享:當下的力量,重生的婚姻05/11/2021 - 0 Comments
  • 看牙記07/09/2022 - 0 Comments
  • 好好寫字26/12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最早的一張父子合照01/06/2022 - 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