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一些核對,少一點執著
約了幾個朋友吃飯,我戲稱這是「鴻門宴」,也可能是「最後的午餐」。
我們曾經是非常親近、要好的朋友,今年以來,這份情誼卻因各種誤會而陷入危機中,彼此的隔閡越來越深。我自己學溝通,也教溝通,若不能落實在生活中,所教所學不過是紙上談兵,毫無用處。
我思索著如何為彼此的友誼盡一份心意。或許,是最後一份心意。
我們曾經是非常親近、要好的朋友,今年以來,這份情誼卻因各種誤會而陷入危機中,彼此的隔閡越來越深。我自己學溝通,也教溝通,若不能落實在生活中,所教所學不過是紙上談兵,毫無用處。
我思索著如何為彼此的友誼盡一份心意。或許,是最後一份心意。
我運用了一些巧思,促成今天的聚會。我心中有兩個期待:一,能澄清我跟他們之間的誤會。二,他們能澄清彼此的誤會。就算緣分已盡,至少能好聚好散。
但這畢竟是我的期待,能否成功,不得而知,我只能盡力。
我在聚會裡做的最多的兩件事,是核對與連結渴望。
飯後,陸續上了飲料,窗外的陽光燦爛,我邀請每個朋友說說:彼此當初是如何認識的?什麼時候開始變得熟稔的?
聆聽每個人的分享,我們都有感動,更有驚訝:原來,人的記憶是如此不可靠。不是你說的我已毫無印象,就是同一件事每人所說版本皆有不同。經過反覆核對,有些「真相」或「事實」或許勉強拼湊起來,有些則永遠不會有確定的答案了。
因此,誰記得的才是對的、真的,難道這麼重要嗎?我們還需要對自己的記憶深信不疑嗎?許多誤會,不就是因為執著於記憶而造成的嗎?
多一些核對,少一點執著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就會更和諧吧。
不僅記憶很不可靠,觀點亦然。誤會一經細細核對,許多原本堅信不疑的觀點瞬間鬆動,彼此相視而笑:那些極不可靠的記憶與觀點,居然會比我們之間深厚的情誼更為重要……
聚會結束時,誤會泰半化解了,我感覺自己跟這些朋友又重新靠近,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親近。
能學會溝通,真是太美好的事,我深深感激著。我思索著如何為彼此的友誼盡一份心意。或許,是最後一份心意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