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的傾聽

一位親近的朋友向我抱怨,她對我有多生氣。

我可以選擇不聽,可以選擇抗辯,可以選擇對話,但我選擇傾聽。

我沒有選擇不聽,因為她對我而言很重要,我想知道她在氣我什麼。

我沒有選擇抗辯。在這種時候抗辯,並無法得到我要的,只會讓我們的關係變糟。

我也沒有選擇對話。她的情緒如此強烈,我要如何對話呢?

我選擇默默傾聽。傾聽她,也傾聽自己——傾聽自己的情緒,也傾聽自己頭腦裡的念頭。

這其實就是我平常靜心時在做的。靜心六年了,此刻以靜心的方式傾聽,對我一點都不困難。

我感受到自己有委屈、無力、無奈與懊惱,我也覺察到我的頭腦有多想辯護與反駁,但我一句話都沒有說,只是默默傾聽。傾聽她,也傾聽自己。

每天靜心對我的幫助,這時就看得出來了。如果沒有日常的靜心,積累的情緒無處可去,這時就會爆發出來,更大的衝突勢不可免。而在每天的靜心中,積累的情緒消散了,我的「身體容器」(我的瑜珈老師最近超愛這個說法)因此有了更大空間,來容納突然而來的情緒。

抱怨數十分鐘後,朋友的語氣逐漸緩和下來。

「我本來對你的生氣有120分。」她的聲音裡已聽不到多少生氣了。

「滿分是?」

「100。」

「現在對我的生氣還有幾分呢?」

「剩下10分了。」

我檢視自己的內在,情緒亦所剩無幾。這種時候,可以對話了。

接下來的對話很和諧。

我們原本就很親近,這次過後,更親近了。

今早起床,如常靜心、自由書寫,清理自己的「身體容器」。

如果外在的居住環境需要時常打掃,內在也需要。

感謝自己這幾年的學習與練習,讓我成為更安穩,更能涵容一切事物的人。

留言

  1. 我也住新竹,請問有推薦的靜心和瑜珈老師嗎?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其他文章

  • 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自序22/10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參加卓淑惠老師的禪繞畫課程10/05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閱讀筆記:《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?》11/10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父親不能選擇,而我不能不為他選擇14/08/2021 - 0 Comments
  • 獨自來上課的老先生20/02/2022 - 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