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老院老翁笑談解脫之道

養老院裡住著形形色色的人,儼然是社會的縮影,我去探望父親時,偶爾會和他們聊個幾句。有次和一位八十餘歲的湖南老兵聊上了,我專心聽他講述一江山戰役的種種,父親在旁看了,很驚訝我竟然聽得懂湖南話。

最近兩次去,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客家老先生主動過來攀談。老先生樂天幽默,時有驚人之語,例如他說,他有個朋友患有高血壓,921大地震過後,病就好了。父親聞言一驚,忙問是怎麼好的,只見老先生張開血盆大口,笑說:「死了,就好了。」我和父親忍不住大笑起來。

老先生進來前,菸、酒、檳榔不離身,進來後,說戒就戒。我問他怎麼做到的?「沒辦法啊,這裡又沒賣。」「很不習慣吧?」「久了就習慣了。」

我又問他,是什麼原因進來的?他說,喝了酒騎車,撞到電線桿,進了醫院,併發小中風,出院後,就進來這裡了。他笑了笑:「中風很難好起來,除非……」「除非什麼?」「送到火葬場燒一燒,不就好了?」

我們都笑了。

老先生之言,真是寓意深遠呀。我們之所以煩惱、痛苦,不都與這一身皮囊有關嗎?——我們的頭腦會永無止境地滋生負面念頭,而身軀除了會受傷、生病、疼痛、老化,還會製造並感受到各種負面情緒。

忘了是在哪本書看到的:「身體只是一襲穿在我們身上不合身的衣服罷了。」換言之,「我」只是暫時寄住於身體裡,「我」不僅不等於身體,而且還大於身體。將這一襲不合身的「衣服」等同於「我」,是人生在世所有煩惱、痛苦的根源。如果不能在活著的時候超越身體,就只能等待死後,才能放下對身體的執著了。這便是奧修為什麼會說:「如果連死亡也不能吵醒你,什麼才能叫醒你呢?」

弔詭的是,要想超越身體,得先愛惜身體。但這裡說的「愛惜身體」與「執著於身體」並不相同:「執著於身體」是將「衣服」等同於「我」,煩惱、痛苦由此生焉;「愛惜身體」則是愛惜「衣服」——「我」既然是藉著這個身體來到世界上的,那麼離開時,也要將這個身體完整歸還。

這些道理,我以前並不懂,因此才會將身、心弄得一團糟。這三年來,藉由靜心,我逐漸找回了內在的平靜,感知到內心深處真實的自我,得到的額外回報則是:身體變得健康了。

因而意識到,身體真是一扇特殊的門(所以要愛惜身體),靜心藉由身體這扇門進入了內在,內在一旦改變,身體也會跟著改變,這正是我身上病痛逐一消失的主因。當脫下身上這件「衣服」的那天到來時,我希望「衣服」沒有太多瑕疵。

於是,在靜心之外,今年又陸續加入了能量運動與瑜珈,最近則在飲食上多了一些變化。一方面,繼續在內在下工夫,由內在影響身體;另一方面,也在身體下工夫,好讓內在旅程走得更深入些。不必等到「死了,就好了」,而是要讓活著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

  • 溝通難,難於上青天26/04/2017 - 0 Comments
  • 我在身心靈領域的學習方式:體驗28/07/2022 - 0 Comments
  • 閱讀筆記:《教出殺人犯II》18/12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閱讀筆記:《陪伴孩子高效學習》30/06/2023 - 0 Comments
  • 不說話的學員01/04/2019 - 0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