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的覺察:學會創造屬於自己的「家」

雖然很能獨處,但人到中年,發現自己也很需要情感上的連結。

或許是因為爸媽都走了,也或許是因為不再年輕,我常對時間有一種「迫切感」。這種迫切感並不是壞事,它讓我更珍惜當下與餘生,想將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人事物上。

情感上的連結,便是其中之一。

能與家人閒話家常,或者陪伴年長的家族長輩,都讓我感到滿足與安心。

還有一群好朋友。儘管散居各地,那也意味著:無論我去哪裡,都有人可以依靠,哪怕千里之外的馬來西亞,亦然。

昨天從螢幕裡看見水手隊美西封王,竟也意外喚起一股熟悉的情感連結。

不是因為某個球員,而是因為場邊兩位教練。30年前,我看著他們打球。而現在,他們還在。

很奇怪,只要看到他們兩人,便有一種安心之感,哪怕球隊落後或輸了。或者說,有他們在,我對勝負好像不那麼在意、執著了?

這或許也是我長年喜歡馬刺隊的原因?老是可以看到退役多年的球員仍在球館出沒,好像那就是他們的家。

原來,讓我不斷在尋找、依戀的,就是家的感覺,那是一種可以安放心靈的情感連結。朋友之間的支持,家人之間的關心,都是這樣的「家」。

年輕時,總想離家,走得遠遠的。到了中年,卻開始想回家,而且想常常待在家裡。

當年帶我來到這世上的兩人已經不在了,那個家早已煙消雲散,但我有能力自己創造一個。

在我創造的這個「家」裡,我可以選擇家庭成員,伴侶、家族長輩、知心朋友、水手與馬刺……。

自然地,每天靜心時,我與自己連結,那是與最親密的家庭成員在一起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