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化解金錢焦慮:從內在功課到指數化投資

這些年,我下了許多工夫在處理自己各種生命議題,金錢焦慮可能是其中進度最緩慢的。

但也因為緩慢,我得不斷回到內在做功課,這在無意間導致一種類似因禍得福的結果:我的功課做得紮實極了。

由於紮實,在偶然機會接觸到指數化投資後,我的金錢焦慮很快減少九成以上。這種感覺,我的詞彙實在有限,只能想到四個字:如釋重負。

原來,我身上有這麼多重擔,金錢焦慮就是其中之一。每卸下一個重擔,身心就輕鬆不少,更能品嚐存在的美好。

最近在書裡看到這樣的話:

「想要實現財務自由或心靈平靜,就必須處理年幼時與金錢有關的事件與經歷。」

這不就正我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嗎?去探索並鬆綁原生家庭、童年經驗對我的影響。

只是,我得多做一份功課:年輕時長期失業遺留下來的衝擊。

為了做這些功課,我不知寫過多少篇自由書寫,走過多少回冰山。在那些當下,常覺得徒勞無功,但現在回頭看,從未白費呀,我感謝自己在每次看似徒勞無功後,還願意繼續練習。

接觸到指數化投資,只是消融我金錢焦慮的最後一哩路,如果沒有前面那些一次次的自由書寫與走冰山,指數化投資對我的幫助會很有限。

我距離財富自由還很遙遠,但在如釋重負後,可以不必三不五時就拿出計算機來算還剩下多少錢,也不必因為金錢焦慮而接太多工作。

當然,這也有壞處。今年七月,我才跟豆子說,我現在好放鬆喔,常處於一種「半退休」狀態。

說這些話的同時,我還會自然地搭配表情與肢體動作,看起來應該滿討人厭的。

慶幸的是,那種半退休的心理狀態很快就過了,上個月開始,我又能投注在工作上了。

而這種投注和以前很不一樣。以前比較是為了謀生而工作,所以是有壓力、焦慮的。現在,則越來越能放鬆地享受工作,不必用力、拚命,也不必接過多工作。

對此,我同樣詞窮,只能講同樣的話:

能學到那些工具來安頓內在,真好,真好呀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