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坊札記:在金瓜石的夜裡,想起那段「山居歲月」

這次在金瓜石帶工作坊,有學員問,我怎麼有辦法將靜心運用在大自然裡呢?

我想了想,答案其實就在我的第一本書《重啟人生的17個練習》裡。

書中最後一篇〈山居歲月〉,寫的就是我當年練習的過程。

當時我媽媽還健在,我完全無法預測她日後會車禍猝逝,也沒想過會跟爸爸和解。當時想的,只是希望得到內在的平靜。

為此,我很認真,天天靜心,不曾間斷。每隔一陣子,就會帶著托勒的書,到山中小屋靜心數日,從2013到2016,直到爸爸住進養護中心,我才較少上山。

我在書中寫到,在山中獨居時,我常坐在樹下閉上雙眼,傾聽落葉紛飛、蟲鳥亂鳴。

也會張大眼睛,專注觀察蝴蝶,一看就是一、兩小時。

更喜歡在萬籟俱寂時,放下手邊一切,聆聽大自然裡的無聲之聲。

這些都是美妙的靜心練習。許多基礎,都是在當時奠定的。許多體驗,都是在當時得到的。

也因為有那些練習,在日後遭遇接連而來的重大變故時,才有餘裕面對,否則,我早就垮掉了。

有參加這次工作坊的夥伴,可以重溫〈山居歲月〉,應會更有感覺。

畢柳鶯醫師在為此書寫序時,曾特別提到〈山居歲月〉,說這篇「非常美,文學性、靈性、智性兼具」。

很開心這次畢姊也來參加了。在課餘時分,我們一起吃豆花,也一起在涼風習習的夜裡深刻交談,這都是平常不會有的機會。

這樣的工作坊太有意思了,可以跟一群新舊朋友共同生活、學習與交流,我也重溫了當年山中靜心的感覺。

不同的是,當年是一個人走;現在,是一群人一起走。

留言

其他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