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孩子留下「無所事事」的時間
與一位很久未見的朋友通電話,聊起她的女兒。
她的女兒剛上國中,課業明顯變重,每天都得花許多時間寫功課。她做了一個決定,將《覺醒父母》重新找來閱讀,看看可以帶來什麼靈感?
她翻到第十四章:〈為孩子留下無所事事的獨處時間〉,決定也給孩子「留白」的時間:過去幾天連假,她讓孩子有一天能徹底遠離學校課業。
我聽了很好奇:留白那天,她女兒在做什麼呢?
她說,她也不知道。那天既然是留給女兒的,她便不會過問。
我心裡一陣驚嘆,繼續對她女兒近況好奇。
她說,有次帶女兒參加家族聚會,長輩看到女孩居然在看課外書,很驚訝:「是媽媽規定妳要看的吧?」女孩回答:「是我自己想看的。」
「媽媽沒買手機給妳嗎?」
「有呀。」
「那妳怎麼沒在滑手機?」聚會中的其他小孩,都在滑手機。
「我沒有帶出來。」
「是媽媽叫妳不要帶出來的吧?」
「不是,是我自己不想帶的。」
朋友說,她聽到這些對話,既詫異又欣慰。
我笑說,是她教得好。
這些年,她花了許多時間在陪伴孩子,有時我真心覺得太多了,她不知因此失去多少工作與賺錢的機會,我這個俗人都替她感到可惜。他們家的經濟並不寬裕,過得去而已。
但她覺得很值得,也樂在其中。
過去幾年,我好幾次打電話給她:「妳在做什麼?」
「沒做什麼呀。」
「小孩呢?」
「在我附近。」
「那她們在做什麼?」
「她們在做功課。」「她們在和其他小孩一起玩。」「她們在看課外書。」……
我聽到的答案大多類此。她花了好多時間在陪伴孩子。
這樣的陪伴,無價。
我忍不住也找出《覺醒父母》,重讀第十四章:
「除非我們訓練孩子能夠自在地安靜獨處,否則他們在獨自面對自己時,會感到陌生與疏離,覺得渾身不自在而難以忍受。」
「親子關係的品質,才是孩子能夠接納自己、喜歡自己的關鍵。」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