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書筆記:李崇建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
跟崇建拿了他的新書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。我在書中貢獻了一篇文章,收在〈擴散〉裡,因此得到他的贈書。
他的前一本書《對話的力量》也是寫對話,我只讀了三頁,因為寫得太簡單了,但簡單是必要的,剛接觸對話的人需要這麼簡單的入門書。每個人都會說話、聊天,但很少有人會對話,深刻的對話並不容易,簡單的對話則人人可學,《對話的力量》就是這樣一本入門書。
入了門,便可在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裡一窺對話之堂奧。我跟著崇建學對話,如今也能與人對話,但我仍然從他的新書中得到不少啟發,一翻開書便停不下來。
薩提爾女士的冰山理論是個隱喻,可用來認識自己,瞭解別人。我這幾年的各種學習,即以冰山為基礎,或者說,冰山是個極其開放的架構,我可自由地將各種學習心得,都收納在冰山的架構裡,不僅不相衝突,而且越加豐富。
四年半前,我因參加工作坊而初識冰山,初識自己,生命從此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,由內到外,再也回不去了。冰山如此美好,卻不易瞭解,因為瞭解自己本來就不容易。
常有大人問我,他們想和孩子對話,但孩子不願意回應他們,怎麼辦?我問大人:「孩子可以不回應你嗎?」每個大人都說可以。我再問:「真的嗎?」每個大人都說真的。但只要我進一步挑戰大人:「你如果真的允許孩子不回應你,怎麼還會問我這個問題嗎?」每個大人都尷尬笑了。每個大人都認為自己是這樣,事實上卻不是這樣,他們根本不認識自己呀。
認識自己好難呀,也難怪認識冰山這麼難,許多人接觸薩提爾模式多年,對冰山仍然感到茫然。崇建是最認識自己的人,他也幫助了許多人認識他們自己,由他來介紹、闡釋冰山,是最適合不過的了。只有先認識自己,才有可能認識別人。或者說,只要能瞭解自己,便能瞭解別人。我現在能與人對話,能到處分享對話,無不基於對自己的瞭解。
不久前,我到馬來西亞的新山帶工作坊,有位老師上來與我對話,我的對話內容,即以冰山與崇建的對話脈絡為基礎,我是這樣問那位老師的——
妳愛妳的孩子嗎?妳是怎麼愛他們的呢?他們表現不好的時候,妳也會這樣愛他們嗎?聽起來,妳只愛他們的表現,而不是愛他們的人,是嗎?妳也是這樣對自己的嗎?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對自己的?當時發生什麼事了?妳喜歡他們那樣對妳嗎?……
崇建常說:「對話帶來覺知。」以冰山為基礎的對話,會帶來深刻的覺知,我常從與人的對話中,既帶出對方的覺知,也豐富了我自己的覺知。因此,與其說我在幫助對方,不如說我在幫助自己。
閱讀崇建的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,讓我繼續深入地認識自己。
他的前一本書《對話的力量》也是寫對話,我只讀了三頁,因為寫得太簡單了,但簡單是必要的,剛接觸對話的人需要這麼簡單的入門書。每個人都會說話、聊天,但很少有人會對話,深刻的對話並不容易,簡單的對話則人人可學,《對話的力量》就是這樣一本入門書。
入了門,便可在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裡一窺對話之堂奧。我跟著崇建學對話,如今也能與人對話,但我仍然從他的新書中得到不少啟發,一翻開書便停不下來。
薩提爾女士的冰山理論是個隱喻,可用來認識自己,瞭解別人。我這幾年的各種學習,即以冰山為基礎,或者說,冰山是個極其開放的架構,我可自由地將各種學習心得,都收納在冰山的架構裡,不僅不相衝突,而且越加豐富。
四年半前,我因參加工作坊而初識冰山,初識自己,生命從此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,由內到外,再也回不去了。冰山如此美好,卻不易瞭解,因為瞭解自己本來就不容易。
常有大人問我,他們想和孩子對話,但孩子不願意回應他們,怎麼辦?我問大人:「孩子可以不回應你嗎?」每個大人都說可以。我再問:「真的嗎?」每個大人都說真的。但只要我進一步挑戰大人:「你如果真的允許孩子不回應你,怎麼還會問我這個問題嗎?」每個大人都尷尬笑了。每個大人都認為自己是這樣,事實上卻不是這樣,他們根本不認識自己呀。
認識自己好難呀,也難怪認識冰山這麼難,許多人接觸薩提爾模式多年,對冰山仍然感到茫然。崇建是最認識自己的人,他也幫助了許多人認識他們自己,由他來介紹、闡釋冰山,是最適合不過的了。只有先認識自己,才有可能認識別人。或者說,只要能瞭解自己,便能瞭解別人。我現在能與人對話,能到處分享對話,無不基於對自己的瞭解。
不久前,我到馬來西亞的新山帶工作坊,有位老師上來與我對話,我的對話內容,即以冰山與崇建的對話脈絡為基礎,我是這樣問那位老師的——
妳愛妳的孩子嗎?妳是怎麼愛他們的呢?他們表現不好的時候,妳也會這樣愛他們嗎?聽起來,妳只愛他們的表現,而不是愛他們的人,是嗎?妳也是這樣對自己的嗎?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對自己的?當時發生什麼事了?妳喜歡他們那樣對妳嗎?……
崇建常說:「對話帶來覺知。」以冰山為基礎的對話,會帶來深刻的覺知,我常從與人的對話中,既帶出對方的覺知,也豐富了我自己的覺知。因此,與其說我在幫助對方,不如說我在幫助自己。
閱讀崇建的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,讓我繼續深入地認識自己。
與人對話,如何確認自己是一致性或是在超理智的狀態?
回覆刪除這需要實例說明,我記得崇建在他的幾本教育書裡都有舉例,不妨去找找。
刪除